[发明专利]一种废旧聚酯的连续醇解回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17806.8 | 申请日: | 201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71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方华玉;李天源;朱恩斌;王读彬;余国清;陈锦程;吴建通;陈建华;林胜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凡佳德(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J11/24 | 分类号: | C08J11/24;C08L67/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景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9 | 代理人: | 林祥翔;黄以琳 |
地址: | 201500 上海市崇明***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旧 聚酯 连续 回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旧聚酯材料的回收方法,特别是一种废旧聚酯通过化学法回收制备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的方法,属于废旧聚酯回收利用技术领域,采用连续进料、连续醇解的工艺,使物料在熔融状态下进行均相醇解,所需醇解时间短,采用两个以上的醇解釜串联进行连续醇解,醇解物的产品质量稳定,同时,由于优化了醇解过程中的EG用量,醇解步骤完成后不需要蒸馏浓缩,醇解物直接进入酯交换釜进行酯交换反应,就能生成纯净的DMT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旧聚酯材料的回收方法,特别是一种废旧聚酯通过化学法回收制备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的方法,属于废旧聚酯回收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PET)是产量最大的合成纤维材料,广泛应用于纤维、纺织面料、服装、聚酯瓶、薄膜、片材等产品。基于环境意识的增强、资源节约及可持续性的需求,如何处理聚酯产品制造中产生的边角料以及聚酯产品使用后的废弃物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废旧聚酯回收利用成为绿色纺织发展方向。
目前对废旧聚酯的回收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回收和化学法回收。物理回收方法较为简单、经济,但再生产品的性能差。化学回收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将废旧聚酯用乙二醇(EG)醇解成对苯二甲酸双羟基酯(BHET)或低聚物,然后在甲醇中进行酯交换反应,生成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和乙二醇,通过提纯得到纯净DMT,用于聚酯生产的原料,而甲醇和乙二醇通过提纯、再循环用于反应系统中,从而实现废旧聚酯的循环利用。
美国专利US6706843B1提出一种废旧聚酯回收制备DMT的方法,该专利用废聚酯重量0.5-20倍的EG、在催化剂存在下、温度175℃-190℃醇解废聚酯,然后将醇解物蒸馏浓缩蒸出EG,使浓缩后醇解物中EG与废聚酯重量比为0.5-2。浓缩后的醇解物再与甲醇进行酯交换反应生成DMT,并精馏提纯制备纯净DMT。该技术采用固态聚酯与液态EG醇解反应,醇解反应过程为固-液非均相反应,反应时间长。同时在废旧聚酯醇解过程中,醇解用的EG量大,为很好的进行酯交换反应,避免最终产物中混入多余的EG等影响DMT产品质量,需要将醇解产物中部分EG蒸馏出来,具有浓缩醇解物的过程,导致生产能耗增加,同时需要配备浓缩设备。
发明内容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废旧聚酯的连续醇解回收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存在的固-液的非均相醇解反应时间长、产品杂质多、需多配置浓缩设备导致能耗、人工维护成本提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废旧聚酯的连续醇解回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物料预处理,将废旧聚酯经干燥、除氧得到废旧聚酯原料;
醇解,将所述废旧聚酯原料、醇解剂和醇解催化剂以熔融态一同连续送入第一醇解釜进行第一次醇解,得到熔体A,将所述熔体A连续送入所述第二醇解釜进行第二次醇解,得到醇解物;
酯交换,将所述醇解物、酯交换剂、酯交换催化剂以熔融态送入酯交换釜进行酯交换反应,得到粗DMT;及粗DMT的结晶、分离和提纯,其中,所述第一醇解釜和第二醇解釜串联接通。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至少包括如下所述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的回收方法采用连续进料、连续醇解的工艺,使物料在熔融状态下进行均相醇解,所需醇解时间短,采用两个以上的醇解釜串联进行连续醇解,醇解物的产品质量稳定。同时,由于优化了醇解过程中的EG用量,醇解步骤完成后不需要蒸馏浓缩,醇解物直接进入酯交换釜进行酯交换反应,节省浓缩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废旧聚酯的连续醇解回收方法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醇解剂储罐;
2、醇解剂计量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凡佳德(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艾凡佳德(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78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