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发动机窜油量测量的装置以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18507.6 | 申请日: | 2019-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00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虎;梁敏臣;梁程;孙泽;祝先标;丁磊;吴超;薛龙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5/02 | 分类号: | G01M15/02;G01M15/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许峰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本体 压力补偿装置 过滤装置 窜油量 发动机 测量 出气口 进料口 气液 腔体 油液 体内 调节装置 分离效果 输出压力 输入压力 体内阻力 压力平衡 装置作用 出气 调节腔 供气体 增大的 供气 输出 流通 优化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发动机窜油量测量的装置以及方法,用于发动机窜油量测量的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和压力补偿装置,装置本体形成有腔体,腔体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气口,腔体内设有过滤装置,以供气液自进料口进入,经过滤装置作用后分离成气体和油液,并供气体自出气口输出;压力补偿装置设于装置本体,用于调节装置本体的压力值,以使得装置本体的输出压力值与输入压力值相当。本发明中,过滤装置可优化气液的分离效果,有助于彻底分离出气液内的油液;压力补偿装置有助于消除因设置过滤装置而造成的腔体内阻力增大的问题,通过调节腔体内的压力平衡,可确保气液流通稳定,从而获得更为准确的测量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的检测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发动机窜油量检测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窜油量测量的装置以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地,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由可燃混合气和废气混合的窜气,所述窜气会从活塞环与汽缸套之间的间隙窜入曲轴箱内,如果不及时处理,将造成发动机曲轴箱内的压力逐渐升高,最终导致发动机油封失效、机油渗漏等问题;并且,若直接将所述窜气排入大气,还会造成大气污染。因此,为了确保发动机的正常运转,曲轴箱一般会设置强制通风系统,通风系统将引导窜气流通至燃烧室,以便进行再次燃烧;然而,强制通风系统不可避免的会将窜气连同机油液滴一起带入燃烧室,造成机油的大量消耗,缩短机油更换周期。
为了监测发动机机油的窜油量是否正常,传统的发动机机油窜油量的测量方法是利用窜油瓶来收集曲轴箱强制通风系统中带出的机油,然后通过称量窜油瓶试验前后的质量增量来计算窜油量,但是,该窜油瓶只是通过静置和冷凝来分离窜气和油液,存在分离时间较长,且分离效果不佳的弊端,降低了窜油量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发动机窜油量测量的装置以及方法,旨在解决传统的发动机机油窜油量测量装置存在分离效果不佳,降低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发动机窜油量测量的装置,包括:
装置本体,所述装置本体形成有腔体,所述腔体开设有进料口和出气口,所述腔体内设有过滤装置,以供气液自所述进料口进入,经所述过滤装置作用后分离成气体和油液,并供所述气体自所述出气口输出;以及,
压力补偿装置,设于所述装置本体,用于调节所述装置本体的压力值,以使得所述装置本体的输出压力值与输入压力值相当。
可选地,所述过滤装置包括:
气液通道,所述气液通道的一端密封连通所述进料口,另一端连通所述出气口;以及,
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和第二过滤组件沿气液流通方向间隔布设在所述气液通道内,用于二次截留气液内的油液。
可选地,所述第一过滤组件包括至少一张滤油纸,所述滤油纸相对于所述气液通道的径向截断面呈倾斜设置;和/或,
所述第二过滤组件包括至少一张滤油纸,所述滤油纸相对于所述气液通道的径向截断面呈倾斜设置。
可选地,所述装置本体为一透明窜油瓶,且所述气液通道呈透明设置。
可选地,所述腔体还开设有出油口;
所述装置本体包括自上至下相互连通的上本体和下本体,所述上本体和所述下本体二者可拆卸连接,所述出气口设于所述上本体,所述出油口设于所述下本体。
可选地,所述装置本体还包括一旁通支路,所述旁通支路的一端通过三通阀连通所述进料口,所述旁通支路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出气口。
可选地,所述装置本体还包括输出管路,所述输出管路的入口端连通所述出气口;
所述压力补偿装置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1850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