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急封堵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21108.5 | 申请日: | 201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06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姚燕生;杨本水;欧剑;王业山;杨嘉鹏;彭加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F17/12 | 分类号: | E21F17/12;E21F17/107;E05C1/12 |
代理公司: | 合肥兆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1 | 代理人: | 胡慧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闸门 门框 封堵 应急 气囊 化学反应 安全气囊 并排固定 动作连贯 高压气囊 关门动作 机械闸门 密封性能 突发灾害 吸振能力 闸门关闭 支撑机构 爆炸式 传统的 抗冲击 能力强 危险源 避险 侧边 充气 铰接 内置 挤压 关门 膨胀 驱动 封闭 支撑 | ||
1.一种应急封堵门,包括两门框(2),其特征在于:两门框(2)内外并排固定在通道(1)上,两门框(2)之间通道(1)内对应两门框(2)分别设置有外闸门(8)和内闸门(5),外闸门(8)和内闸门(5)分别铰接在对应门框(2)底部、侧边或顶部的通道支撑面上,并与门框(2)配合封闭通道(1);两门框(2)之间通道(1)内对应外闸门(8)和内闸门(5)与通道支撑面之间设置有安全气囊(7);应急时,安全气囊(7)爆发冲击外闸门(8)和内闸门(5),使其迅速弹开并与门框(2)配合封闭通道(1),同时安全气囊(7)挤压在外闸门(8)和内闸门(5)之间构成双向挤压式封堵门机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急封堵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通道(1)内对应外闸门(8)和内闸门(5)铰接端的通道支撑面设置的支撑板(1-1),支撑板(1-1)内嵌式布置于通道支撑面,所述支撑板(1-1)内外两端分别设置有墩台(9),两门框(2)分别固定在支撑板(1-1)两端墩台(9)上,外闸门(8)和内闸门(5)铰接端分别通过固定铰座(10)安装在门框(2)对应的墩台(9)上,所述固定铰座(10)包括旋转筒(10-4),旋转筒(10-4)分别沿外闸门(8)和内闸门(5)铰接端固定设置,旋转筒(10-4)两端设置有旋转轴(10-1),墩台(9)边口对应旋转筒(10-4)设置铰接槽(9-1),两旋转轴(10-1)分别套装在铰接槽(9-1)两侧对应位置设置的墩台轴承(10-3)上;铰接槽(9-1)内设置有弹性密封垫(10-2),并与旋转筒(10-4)弧形配合密封外闸门(8)和内闸门(5)底部与墩台(9)上口之间的缝隙;
所述门框(2)外端设置有门框挡边(2-1),门框挡边(2-1)内侧固定设置有弹性密封条(2-2),所述弹性密封条(2-2)底部延伸至铰接槽(9-1)中并与弹性密封垫(10-2)连接,弹性密封条(2-2)和弹性密封垫(10-2)均由弹性密封橡胶制成;
通道(1)相对支撑板(1-1)另一侧的通道支撑面上设置有门头框(3),门框(2)外端固定在门头框(3)内侧,门头框对应门框(2)外侧端部设置有限位挡板(3-1),所述通道(1)内支撑板(1-1)两侧边对应外闸门(8)和内闸门(5)设置有凸台(6),外闸门(8)和内闸门(5)外端抵接凸台(6)上与并与通道支撑面平齐;所述门头框(3)内侧设置有与外闸门(8)和内闸门(5)配合的弹性密封条(2-2),所述内闸门(5)和外闸门(8)表面进行防火防腐加固处理。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急封堵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闸门(8)和内闸门(5)分别铰接在对应门框(2)底部的通道支撑面上,所述墩台(9)上对应外闸门(8)和内闸门(5)侧边平铺有柔性橡胶垫(10-5),柔性橡胶垫(10-5)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墩台(9)上,另一端越过门框(2)抵接在外闸门(8)或内闸门(5)底部;通行时,柔性橡胶垫(10-5)另一端覆盖在弹性密封垫(10-2)上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急封堵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闸门(8)和内闸门(5)铰接端分别铰接在对应门框(2)侧边或顶部的通道支撑面上;外闸门(8)与内闸门(5)外端与对应的凸台(6)之间通过限位拉绳(6-1)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急封堵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闸门(8)对应的墩台(9)内设置有操作手轮(94),操作手轮(94)安装在外闸门(8)对应的墩台(9)内的操作手轮架(93)上,操作手轮(94)的外端操作手轮轴(92)上连接有操作把手(91);操作手轮(94)上缠绕有减压拉绳(95),所述安全气囊(7)上设置有出气口(71),减压拉绳(95)外端伸出墩台(9)与出气口(71)上设置的密封塞(72)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建筑大学,未经安徽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21108.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隧道反坡排水施工方法
- 下一篇:地下矿山作业人员安全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