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式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实训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22001.2 | 申请日: | 2019-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591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林文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迅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3/18 | 分类号: | G09B23/18;B08B5/04;H05K7/20 |
代理公司: | 11411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苏友娟<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230000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护框 实训装置 吸尘器 安装框 弱电系统 智能楼宇 进气管 实训台 组合式 内壁 进气口 细小灰尘 正面固定 分气管 固定框 矩形框 可去除 连通 延伸 贯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式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实训装置,包括实训台和防护框,实训台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防护框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框,且安装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吸尘器,防护框的正面且位于安装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框,防护框内壁正面的中部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有分气管,所述吸尘器的进气口连通有进气管,本发明涉及实训装置技术领域。该组合式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实训装置,所述进气管远离吸尘器的一端贯穿防护框并延伸至防护框的内部,可实现对该实训装置上的操作设备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在不使用时可防止灰尘的进入,同时可去除操作设备缝隙内的细小灰尘,为后续实训工作的正常进行创造了良好条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实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组合式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实训装置。
背景技术
许多行业都对作业人员技能要求高的特点,为了稳定与发展,每年都会对内部员工进行职业技能上的学习、培训及职业技能鉴定等,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很难见到各种错误接线方式及产生的现象和后果,必须对他们进行与现场一致的培训,在目前的培训学习中,如果学员只通过书本或老师的讲解来学习,由于不直观,学员很难理解和掌握,为提高学习效率,现在的培训大都采用了理论与实训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实训装置的实践操作可更加直观和全方位的进行学习。
目前常通过实训装置来对楼宇的电力系统进行实践操作,但是在不使用实训装置时,实训装置上的操作设备长时间的暴露在空气中,容易堆积大量的灰尘,由于操作设备的不规则性,清扫起来十分的麻烦,同时不能够对操作设备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给后续的正常使用造成了麻烦。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合式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实训装置,解决了实训台上没有设置防护结构且容易堆积较多灰尘,从而影响后续正常使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组合式智能楼宇弱电系统实训装置,包括实训台和防护框,所述实训台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防护框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安装框,且安装框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吸尘器,所述防护框的正面且位于安装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框,所述防护框内壁正面的中部通过连接块固定连接有分气管,所述吸尘器的进气口连通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远离吸尘器的一端贯穿防护框并延伸至防护框的内部,所述进气管延伸至防护框内部的一端与分气管的正面相连通,所述分气管表面两侧的底部和顶部均连通有连接管,且连接管背面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吸气嘴,所述吸尘器的出气口连通有出尘管,所述出尘管的底端依次贯穿安装框和矩形框并延伸至矩形框的内部,所述防护框正面的两侧均开设有固定槽。
优选的,所述固定槽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风扇,所述固定槽的内壁且位于风扇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活性炭吸附网。
优选的,所述固定框内壁的顶部和底部之间固定连接有竖杆,且竖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一侧贯穿固定框并延伸至固定框的外部,所述滑动块延伸至固定框外部的一端与防护框的一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框内壁的一侧开设有活动槽,且活动槽的内壁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远离活动槽的一端贯穿活动槽并延伸至活动槽的外部,所述缓冲弹簧延伸至活动槽外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夹紧板。
优选的,所述夹紧板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远离夹紧板的一侧贯穿滑动块并延伸至滑动块的内部,所述滑动块一侧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与卡块相适配的卡槽。
优选的,所述夹紧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活动套筒,所述活动套筒远离夹紧板的一端贯穿固定框并延伸至固定框的外部,所述活动套筒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钉。
优选的,所述螺钉的一端贯穿滑动块并延伸至滑动块的内部,所述滑动块一侧的中部开设有与螺钉相适配的螺纹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迅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迅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220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