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航炮发射时炮身超降温减小后坐力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22187.1 | 申请日: | 2019-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27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王鹤轩;王振牛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鹤轩 |
主分类号: | F41A13/12 | 分类号: | F41A13/12;F41A2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446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炮 发射 时炮身超 降温 减小 后坐力 方法 | ||
一种航炮发射时炮身超降温减小后坐力的方法。技术领域:航炮器械。本发明的核心技术是,给航炮易发热部件附加只有火炮管口留有出口的受限空间外壳,利用“干冰”的自然规律,在航炮发射时,对航炮易发热部位受限空间内施放释压的干冰,使航炮易受热部位更快速更大幅度地降温;同时,干冰急刷膨胀后的气体从航炮炮口喷出,再加上航炮易发热部位受限空间内若干个“气流阻挡部件”的向前推力,给航炮炮体添加了若干个方向向炮口前方的预应力,抵消了绝大部分航炮发射时的后坐力。
技术领域:
航炮器械。
背景技术:
航炮发射时炮身炮管利用水能或风能降温,降温效果受限;现有技术的“无后坐力炮”,从能量守恒定律分析,该炮口的“制退器”虽然减小了火炮的后坐力,却影响了炮弹的实际推力,特别是航炮的炮管长度受限的特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核心技术是,给航炮易发热部位附加只有火炮管口留有出口的受限空间的外壳,利用“干冰”的自然规律,在航炮发射时,对航炮易发热部位受限空间内施放释压的干冰,使航炮易受热部位更快速更大幅度地降温;同时,干冰急刷膨胀后的气体从航炮炮口喷出,再加上受限空间内“气流阻挡部件”的向前推力,给航炮炮体添加了若干个方向朝炮口前方的预应力,抵消了绝大部分航炮发射时的后坐力。
“干冰”的物理特征:其固态在常温下不经液态,直接成气态膨大,释压后迅速气化,体积扩大450倍,可使周围温度降到-78℃。
“干冰”释放过程中由于受限空间不同距离、不同腔容积、不同震频向炮口方向力的混合叠加,预防了同频共振现象的发生,更加平稳了仅剩余的后坐力。
“干冰”的释放自动地与航炮发射和停射同步。
“干冰”的释放气体,是在航炮易发热部位限制空间,既航炮炮管、炮膛、炮膛后盖外层的限制空间、唯一出口是炮口方向。
“干冰”在航炮易发热部位受限空间内的释放管口有多处,释放总量以炮管部位超降温为主。
“干冰”释放的量化受所述限制空间内航炮炮口近处的“温度敏感电源开关”和“流体压力器”调控的电源开关自动调控,即所述二电源开关自动调控着“干冰”的排放量。
“干冰”的储存罐位于方便更新之处;“干冰”的储存罐被缓冲材料所包裹;“干冰”的储存罐与所述航炮炮体限制空间内干冰气化气量调控分配阀的连接方式是柔性的高压管道。
附图说明:
附图1、航炮易发热部位限制空间在航炮体系中位置示意图。
注:图中虚线部分示意为与火炮相关,而与本申请不直接相关的部位;实线部分为航炮易发热部位限制空间示意图。
1-1航炮易发热部位限制空间上部外壳。所述上部外壳与火炮不易发热部分作刚性连接。
2-1、航炮易发热部位限制空间下部外壳与上部外壳活性连接的部件。
3-1、航炮易发热部位限制空间下部外壳,相对上部外壳可翻开或合闭。
4-1、便于更新的“干冰”储存罐。
5-1、包裹“干冰”储存罐的缓冲材料。
6-1、虚线部分示意为与火炮相关,而与本申请方案不直接相关的部件。
附图2、航炮易发热部位限制空间内部结构示意图。
1-2、航炮易发热部位限制空间下部外壳与上部外壳活性连接的部件。
2-2、航炮易发热部位限制空间内部的“气流阻挡部件”。所述气流阻挡部件的角度、伸缩度在出厂前实验中为可调式,产品定型后为固定式。
3-2、航炮易发热部位限制空间下部外壳,相对上部外壳可翻开或合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鹤轩,未经王鹤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221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