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用于水上表演的水秀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22413.6 | 申请日: | 2019-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7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杨飞;邵汉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3B35/44 | 分类号: | B63B35/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602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台本体 水面 水泵 注水 顶面 浮体 水上表演 体内腔 抽水 恶劣天气 防水线路 间隔设置 升降调节 水泵安装 浸没 沉入 内腔 电源 抽出 视野 | ||
1.一种能用于水上表演的水秀平台,包括能安装水秀设备(6)的平台本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台本体(1)上间隔设置有能保持平台本体顶面浮在水面上的浮体(2),所述浮体(2)分别通过管道与能向浮体内腔抽水和注水的水泵(3)相连接,所述水泵(3)安装在平台本体(1)上,所述水泵(3)通过防水线路与电源相连接,当所述的水泵(3)向浮体(2)的内腔注水后,所述平台本体(1)的顶面沉入水面下,当所述的水泵(3)将注水浮体内腔中的注水抽出后,所述平台本体(1)的顶面浮在水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秀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本体(1)是框架结构,所述框架结构由横向设置的主钢管(11)和纵向设置的连接钢管(12)组成,主钢管(11)与连接钢管(12)的端部均密封而依次连接,前后两个主钢管(11)组成框架结构的前后横边,左右两个连接钢管(12)组成框架结构的左右竖边,在左右两个连接钢管(12)之间的框架内腔中沿主钢管(11)轴向还间隔地设置有N个连接前后主钢管的连接钢管(12),所述N是不小于1的自然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秀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钢管(11)与连接钢管(12)为焊接在一起的架体,所述架体的横向长度为110~130m,所述架体的宽度为5~7m;在所述架体的中部横向设置有主轴钢管(13),所述主轴钢管(13)与连接钢管(12)的中部依次焊接,所述主轴钢管(13)的管径为0.600~0.650m,所述主钢管(11)的管径为0.5~0.55m,所述连接钢管(12)的管径与主钢管(11)的管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秀平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结构的左端底部和右端底部分别竖向设置有能拦截污染物的拦污网(4)。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秀平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结构的顶面上铺设固定有栅板(5),所述水泵(3)固定在栅板(5)下方的框架内腔中。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秀平台,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浮体(2)上设置有能检测对应浮体(2)浸入水面深度的液位显示装置,所述液位显示装置通过防水线路或无线通信模块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能显示各个浮体(2)浸水深度的液位显示器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一所述的水秀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2)是密封且中空的浮筒,在所述浮筒上设置有进出水口和透气口,所述进出水口通过管道与水泵(3)的内腔相连通,所述透气口通过透气管与能进出空气保持浮筒内腔气压平衡的透气头相连通,所述透气口的开口面积与进出水口的开口面积的比值不小于1.2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秀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有十二个,六个浮筒等间隔地设置在框架结构的前侧壁上,另外六个浮筒与所述的六个浮筒依次对应地设置在框架结构的后侧壁上,在十二个浮筒中位于框架结构四个顶角上的四个浮筒(2a)的体积大于其余八个浮筒(2b)的体积;所述位于框架结构四个顶角上的四个浮筒(2a)的体积为6~6.5cm3,所述其余八个浮筒(2b)的体积为5~5.5cm3,十二个浮筒的筒径大小相同,位于框架结构四个顶角上的四个浮筒(2a)的高度为1.55m,其余八个浮筒(2b)的高度为1.25m,当水泵(3)向浮筒的内腔注水后,所述的其余八个浮筒(2b)的顶面沉入水面下,而所述的位于框架结构四个顶角上的四个浮筒(2a)的顶面仍位于水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秀平台,其特征在于:水泵(3)与每个浮筒的连接管道上分别设置有控制阀门,所述控制阀门通过防水线路或无线通信模块与控制模块相连接,在每个浮筒内均设置有能检测对应浮筒内腔液面高度的压力式液位传感器,所述压力式液位传感器通过防水线路或无线通信模块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所述控制模块与阀门开闭指示灯、浮筒液位显示器相连接,所述控制模块、浮筒液位显示器以及阀门开闭指示灯均设置在陆地的控制室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所述的水秀平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平台本体(1)的侧部设置有能与河岸(71)或/和航道线(72)相连接的定位锚链(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2241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防爆墙结构的生活楼
- 下一篇:一种综合性带动力水上救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