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雨量与中国主导树种生长指数关系研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22930.3 | 申请日: | 2019-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75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发明(设计)人: | 冯仲科;张瀚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Q10/063;G06Q50/02;G06F1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雨量 中国 主导 树种 生长 指数 关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雨量与中国主导树种生长指数关系研建方法。该发明为提高树木生长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精度,将区域地形、地势、土壤条件及其经纬度、海拔、气温纳入考虑,利用全国7000多个固定样地数据,将中国主导乔木归纳为44个树种组,探究出不同乔木树种生长与降雨量关系,主要获得维持自身耗水与提供生长需水两个方面指数以及经纬度、海拔、气温、坡度、坡向、坡位、土壤厚度的影响指数,并通过降雨量模型推算获得某树种最大密度,本发明主要以树木一类调查时间间隔(5年)内树木生长数据为基础,对各树种年度生长状况作研究。为实现森林资源的量化管理、植树造林及营林管理提供科学理论支撑,推动森林可持续发进程。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雨量与中国主导树种生长指数关系研建方法,特别是降雨量与中国主要乔木树种生长指数关系模型研建及其最大密度确定的技术方法。
二、技术背景
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是促进生态系统循环,人类生存无法或缺的物质与精神基础,在降水、温度等气候变化,N和S的沉积,CO2的固定等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截止2010年,中国森林占全球总量的5%,但人均占有量远小于世界人均水平,存在森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等问题,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的新期待。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绿化造林工程,响应国家生态保护号召,将绿水青山等同于金山银山。水是万物之源,任何事物的生长离不开水资源的哺育,针对保护生态环境与系列植树造林工程战略目标以及树木生长复杂问题,迫切需要现代数学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建立森林乔木生长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模型并推算各树种在纯林条件下的最大密度,科学、可持续管理森林生长。降雨量模型模拟了树木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维持自身生长以及提供生长量的需水量问题。本发明将中国2000余种乔木归纳为180个树种,进一步归纳为44个树种组,同时将地理位置、温度、地形地势、土壤条件等纳入考虑,探究出不同乔木树种生长与降雨量关系,主要获得维持自身耗水与提供生长需水两个方面以及经纬度、海拔、气温、坡度、坡向、坡位、土壤厚度的影响指数。同时根据降雨量模型推算获得一定条件下,某树种树木生长的最大密度。
三、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研究树木生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精度,将树木生长区域的地形、地势、土壤条件以及其经纬度、海拔、气温纳入考虑,利用全国7000多个固定样地数据,将中国2000余种乔木归纳为180个树种,进一步归纳为44个树种组,探究出不同乔木树种生长与降雨量关系,主要获得维持自身耗水与提供生长需水两个方面指数以及经纬度、海拔、气温、坡度、坡向、坡位、土壤厚度的影响指数,并通过降雨量模型推算获得某树种最大密度,本发明主要以树木一类调查时间间隔(5年)内树木生长数据为基础,对各树种年度生长状况作研究。
主要发明内容:
①通过全中国7000多个样地三期一类调查数据、样地经纬度、海拔、平均气温与降雨量的基础数据;
②一种降雨量与中国主导树种生长模型方法研建;
③44个主导树种(组)维持自身耗水与提供生长需水指数以及经纬度、海拔、气温、坡度、坡向、坡位、土壤厚度的影响指数;
④最大密度与降雨量及树木生长关系模型确定。
本项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中国主导乔木生长与降雨量关系模型对森林精准经营和规划管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可更好的实现森林资源的量化管理、不同林分蓄积条件下抚育、间伐、轮伐以及补植、移栽等经营管理,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最大密度与降雨量及树木生长关系模型为植树造林及营林管理提供科学理论支撑,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
四、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附表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中国主导乔木树种维持自身耗水与提供生长需水指数;
五、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林业大学,未经北京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229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