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型高效无磷碳钢缓蚀剂的配方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23033.4 | 申请日: | 2019-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80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刘福康;赵清顺;官静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中天兰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F11/08 | 分类号: | C23F1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八月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3 | 代理人: | 路小龙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南法***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磷 碳钢缓蚀剂 磺酸盐共聚物 制备 配方 氯化锌 锌盐 盐酸 溶解 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 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 三元共聚物 中碳钢材质 澄清透明 加水搅拌 绿色环保 去离子水 原料组成 质量配比 非离子 磺酸盐 可降解 硼酸钠 硼酸盐 钼酸钠 钼酸盐 羧酸盐 水中 腐蚀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型高效无磷碳钢缓蚀剂的配方及制备方法,属于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领域,一种复合型高效无磷碳钢缓蚀剂的配方由下列质量配比的原料组成:盐酸2%~5%、锌盐10%~40%、磺酸盐共聚物10%~30%、钼酸盐1%~5%、硼酸盐1%~5%、去离子水30%~80%;一种复合型高效无磷碳钢缓蚀剂的制备方法,水中加入氯化锌加水搅拌溶解,然后分别加入钼酸钠,硼酸钠,磺酸盐共聚物,盐酸,充分搅拌溶解,得到澄清透明溶液,制得无磷碳钢缓蚀剂,所述锌盐为氯化锌,所述磺酸盐共聚物为羧酸盐‑磺酸盐‑非离子三元共聚物。本发明主要抑制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碳钢材质的腐蚀问题,具有无磷,高效,绿色环保,可降解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技术领域,主要是针对一种复合型高效无磷碳钢缓蚀剂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一方面造成水资源供应危机,一方面排放的废水对水体生态平衡造成的严重的破坏,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合理节约工业用水,尤其是用于冷却用水(冷却水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0-80%),提高其重复利用率,成为国家关注的重点,但在冷却水使用过程中,随着不断浓缩,水中矿物质含量也会不断增加,加剧了管道和换热器设备的腐蚀问题,常规的碳钢缓蚀剂一般由无机磷类药剂构成,但随着国家“水十条”的发布及各地对于工业外排水控制标准的逐级提高,工业用户逐渐提高循环水浓缩倍率,并且逐渐采用无磷易降解的配方,以达到与自然的友好相处,目前无磷阻垢剂可开发并逐渐加以应用,逐渐替代了原先磷系的阻垢剂,如聚环氧琥珀酸,聚天门冬氨酸,水解聚马来酸酐等,但却还没有专门针对性的无磷配方的缓蚀剂。
因此,开发一种无磷的碳钢缓蚀剂,提高碳钢材质的耐蚀能力成为当前工业水处理发展的重点方向。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型高效无磷碳钢缓蚀剂的配方及其制备方法,主要抑制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碳钢材质的腐蚀问题,具有无磷,高效,绿色环保,可降解的优点。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复合型高效无磷碳钢缓蚀剂的配方及制备方法,包括一种复合型高效无磷碳钢缓蚀剂的配方和一种复合型高效无磷碳钢缓蚀剂的制备方法,一种复合型高效无磷碳钢缓蚀剂的配方,由下列质量配比的原料组成:盐酸2%~5%、锌盐10%~40%、磺酸盐共聚物10%~30%、钼酸盐1%~5%、硼酸盐1%~5%、去离子水30%~80%。
一种复合型高效无磷碳钢缓蚀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水中加入氯化锌加水搅拌溶解,然后分别加入钼酸钠,硼酸钠,磺酸盐共聚物,盐酸,充分搅拌溶解,得到澄清透明溶液,制得无磷碳钢缓蚀剂。
进一步的,所述锌盐为氯化锌。
进一步的,所述磺酸盐共聚物为羧酸盐-磺酸盐-非离子三元共聚物。
进一步的,所述钼酸盐为钼酸钠。
进一步的,所述硼酸盐为硼酸钠。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无磷碳钢缓蚀剂,采用不同特性的无机和有机类缓蚀剂复配而成,利用阴极和阳极反应的缓蚀机理,形成吸附型和沉积型保护膜的,双重作用降低对碳钢材质腐蚀速率的目的。
本发明制备得到的无磷碳钢缓蚀剂,不含磷,避免因磷的外排而引起的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减轻了环境污染,绿色环保,同时,能有效减轻循环水系统中因细菌及藻类大量滋生带来的腐蚀和粘泥沉积问题,进而可以降低杀菌剂的投加量和对金属的腐蚀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中天兰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中天兰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230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