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发酵设备的电极合并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23799.2 | 申请日: | 2019-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76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庆芳;陈立功;王晓辉;于爽;迟乃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M1/36 | 分类号: | C12M1/36;C12M1/38 |
代理公司: | 21226 大连八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卫茂才<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11662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发酵设备 装置骨架 密封圈 螺母 弹性支架 合并装置 可伸缩 中空筒 下端 轴承 一体式设计 保护设备 电极接触 电极控制 发酵进程 紧密连接 控制电极 螺杆固定 螺母底座 上端固定 有效控制 正常功能 轴承固定 发酵罐 气密性 上端口 下端口 滑动 聚拢 螺杆 生产工艺 配件 合并 外部 应用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发酵设备的电极合并装置,涉及发酵设备电极控制领域,主要配件包括螺杆、装置骨架、轴承、螺母、可伸缩中空筒、内部密封圈、弹性支架、外部密封圈和电极。所述的螺杆固定在轴承上,下端安装有螺母,轴承固定在装置骨架上;所述的可伸缩中空筒上端口固定在装置骨架上,下端口与电极紧密连接,所述的弹性支架上端固定在螺母底座上,下端与电极接触,可沿着电极滑动。本电极合并装置将多个电极合并一体式设计,通过控制电极的聚拢或展开,安装时使其以最小面积进入发酵罐,之后在工作状态下展开,保证所有电极发挥正常功能的前提下,既简化了各种发酵设备的生产工艺,又利于保护设备的气密性,有效控制发酵进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酵设备电极控制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于发酵设备的电极合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发酵设备上安装有多个电极比较普遍,主要用来监控发酵温度、PH值、发酵时长和溶氧量等技术参数,电极的常规配置是一极一孔,独立控制。但是这种配置形式很容易由于开孔数过多导致发酵设备的生产工艺复杂度增加,尤其是对于低成本的小型智能发酵罐或者是因材质或气密性原因不方便在罐壁上开孔的发酵罐(如玻璃材质),这一问题尤为突出。采用这种多孔的罐壁不仅不利于设备的气密性,而且在发酵过程中管内压力变化下极易发生气体或发酵液泄漏,难以控制发酵进程和发酵时间,甚至导致发酵失败或沾染杂菌。例如,申请号2017213084216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效机械搅拌发酵罐,包括罐体和搅拌机构,罐体顶部设有入孔、移种口、排气口、顶视镜、灯镜、消泡传感器接口和备用口,罐体内壁上设有若干挡板,罐体上设有取样管、进气管、DO电极接口、pH电极接口和测温接口,罐体外设有夹套和侧视镜,罐体底部设有出料口。虽然发酵罐的智能程度相对较高,罐体上已经有很多开口,却难以保证微生物发酵严格的密封条件,达到理想的发酵效果。因此迫切需要设计一种电极合并装置来减少罐体外壁的开口数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发酵设备的电极合并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于发酵设备的电极合并装置,主要包括螺杆、装置骨架、轴承、螺母、可伸缩中空筒、内部密封圈、弹性支架、外部密封圈和电极;所述的螺杆固定在轴承上,下端安装有螺母,轴承固定在装置骨架上;所述的可伸缩中空筒上端口固定在装置骨架上,下端口与电极紧密连接,所述的弹性支架上端固定在螺母底座上,下端与电极接触,可沿着电极滑动。
优选地,所述的螺杆可以旋转,但不能轴向移动;而所述的螺母不能旋转,只能做轴向运动,当螺杆旋转时,会导致螺母轴向运动。
优选地,螺母下方的螺母底座由支架和带孔橡胶构成。
优选地,所述的内部密封圈为不规则圆形,固定在螺母底座上,其外径略大于装置骨架的内径,可以防止螺母旋转。
优选地,所述的外部密封圈固定在装置骨架外部,其外径略大于装置骨架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的电极有三根,可根据实际需求适当增减数量;所述的电极直径略大于螺母底座上带孔橡胶的孔直径;并且每根电极的上端穿过螺母底座上的带孔橡胶,电极的上端口与可伸缩中空筒紧密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电极可以呈现两种形态;在安装中,多个电极之间在装置骨架的腔内处于相对聚拢状态;进入发酵设备后,旋转螺杆,使螺母向下移动,电极移出装置骨架腔内,在弹性支架作用下,各个电极处于展开状态。
优选地,本装置设计的核心在于“合并”,应用于电极只是代表一种表现的形式,也可将电极换成加热棒等类似长条形结构,通过加热棒的展开和合拢,成为可拆卸的加热或温控装置。
优选地,本装置的的长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例如:大型发酵设备可以从罐壁、罐底或罐顶进入,罐底或罐壁进入时,所需较短,罐顶进入时,所需较长;小型发酵罐或者无法从罐壁进入的发酵罐,例如罐壁的材质是玻璃,则以较长长度从罐顶进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大学,未经大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237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