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旋尘雾净化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24058.6 | 申请日: | 2019-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94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1 |
发明(设计)人: | 常玉锋;贾沛;石零;向晓东;姜学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龚雅静 |
地址: | 430056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收筒 下花板 上花板 双旋 尘雾净化装置 旋流孔 旋流柱 导流叶片 连通 阿基米德螺旋线 侧壁下部 侧壁相切 壳体结构 离心净化 螺旋方式 内部连通 上升气流 上下间隔 上下两端 外壳下部 雾化喷头 出气孔 固定的 过饱和 进气孔 烟道 外旋 烟气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旋尘雾净化装置,包括外壳和吸收筒,外壳内上下间隔一定距离设有上花板和下花板,外壳下部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烟道,吸收筒为圆柱形的壳体结构,多个吸收筒固定在上花板和下花板间,上花板上设有与吸收筒连通的出气孔,吸收筒侧壁下部开有多个与吸收筒侧壁相切的旋流孔,下花板上设有与旋流孔连通的进气孔,吸收筒内设有上下两端分别与上花板和下花板固定的旋流柱,旋流柱外表面固定有导流叶片,导流叶片的螺旋方式是自下而上的阿基米德螺旋线,下花板下方设有雾化喷头。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旋尘雾净化装置,采用双旋方式,过饱和烟气经过旋流孔和旋流柱在吸收筒内形成强烈的外旋上升气流,进行离心净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尘雾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旋尘雾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湿式除尘是利用洗涤液(一般为水)与含尘气体充分接触,将尘粒洗涤下来而使气体净化的方法。这种除尘方式的结构简单,造价低,特别适宜于处理高温、高湿、易燃、易爆的含尘气体,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各部门的空气污染控制与气体净化。
相对于袋式除尘器、静电除尘器(包括湿式静电除尘器)等高效除尘器,现有的湿法除尘(除雾)设备的除尘效率较低。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石零、向晓东、吴高明等公开了“柔性纤维旋线除雾装置”(ZL201320783148.8)专利技术,该技术在管道中安装柔性纤维旋线除雾装置,充分了利用了纤维线网对水雾的碰撞、拦截、离心分离等复合除雾(除尘)作用,除雾效率高。由于柔性纤维旋线采用变频电机驱动,结构较一般的湿法除尘设备复杂,此外变频电机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日常维护不方便。
周琪公开了“高效微旋流除尘除雾装置”(ZL20152059474.2)专利技术,该技术通过微旋流中心筒上设置的微旋流叶片实现含尘气流的离心分离,工业应用中配合雾化喷头使用,除尘(除雾)效率相对较高。由于仅靠微旋流叶片实现气流的旋转,随着旋流筒径的增加,离心分离效果急剧降低。在处理大断面大流量烟气时,其旋流筒个数增加,结构相对复杂,日常维护工作量大。
发明内容
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旋尘雾净化装置,通过在吸收筒内设置旋流柱和在旋流柱的外侧固定有导流叶片,以及将导流叶片的螺旋方式设计成自下而上的阿基米德螺旋线,使得过饱和烟气多次被排向吸收筒内壁从而进行离心分离,达到净化含尘烟气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旋尘雾净化装置,包括外壳和吸收筒,所述外壳内上下间隔一定距离设有上花板和下花板,所述外壳下部设有与其内部连通的烟道,所述吸收筒为圆柱形的壳体结构,多个所述吸收筒固定在所述上花板和所述下花板间,所述上花板上设有与所述吸收筒连通的出气孔,所述吸收筒侧壁下部开有多个与所述吸收筒侧壁相切的旋流孔,所述下花板上设有与所述旋流孔连通的进气孔,所述吸收筒内设有上下两端分别与所述上花板和所述下花板固定的旋流柱,所述旋流柱外表面固定有导流叶片,所述导流叶片的螺旋方式是自下而上的阿基米德螺旋线,所述下花板下方设有雾化喷头,所述雾化喷头安装在穿过所述外壳的进水管上。
进一步的,所述双旋尘雾净化装置还包括污水收集装置,所述污水收集装置包括气流均布板、汇水槽和排污管,所述气流均布板设置在所述下花板下方,所述气流均布板向上倾斜一定角度,所述汇水槽设在所述气流均布板外圈,所述排污管穿过所述外壳与所述汇水槽贯通。
进一步的,所述气流均布板的倾角为5到10度。
进一步的,所述气流均布板上均匀开设有多个上凸的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吸收筒和所述旋流柱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雾化喷头与所述外壳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旋流柱上下两端均通过“十”字形的支撑架分别固定在所述上花板和所述下花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汉大学,未经江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240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