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RFID标签防碰撞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24745.8 | 申请日: | 2019-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4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陆志浩;戴缘生;吴欣烨;肖烨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旋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元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23 | 代理人: | 张妍;张静洁 |
地址: | 200126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标签数据 多标签数据 同一时隙 读写器 时隙接收 防碰撞 网络带宽资源 信号正确性 高效利用 收发信号 软程序 优化 | ||
一种RFID标签防碰撞方法,读写器判断同一时隙内接收的标签数据是否单一,如果同一时隙内发生了多标签数据碰撞,则读写器重新采用新的时隙接收发生了碰撞的标签数据,并再次判断同一时隙内接收的标签数据是否单一,如果再次发生多标签数据碰撞,则再次重新采用新的时隙接收发生了碰撞的标签数据,以此类推,直至不再发生多标签数据碰撞。本发明收发信号稳定性好,信号正确性高,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带宽资源,高效利用时隙,软程序优化,节省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RFID标签防碰撞方法。
背景技术
RFID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中,读写器通过接收标签发出的无线电波接收读取数据。最常见的是被动射频系统,当读写器遇见RFID标签时,发出电磁波,周围形成电磁场,标签从电磁场中获得能量激活标签中的微芯片电路,芯片转换电磁波,然后发送给读写器,读写器把它转换成相关数据,控制计算器就可以处理这些数据从而进行管理控制。
现行处理抗干扰问题,已经可以从设备材料介质上进行最大程度的优化,好的抗干扰材料,可以改善信息发送,数据传输,信息接收的质量。现场的实际干扰情况,很大部分是因为多个设备数据传输、交互导致的碰撞,产生意外热干扰。如图1所示,是多个读写器同时读写一个标签时发生的碰撞。如图2所示,是一个读写器读写多个标签时发生的碰撞。
现行的防碰撞方案主要是采用空分多路法(SDMA)和时隙算法-帧时隙算法(FSA),空分多路法(SDMA)在分离的空间范围内实现多个目标识别,读写器利用相控阵天线,让天线的方向性图对准单独的标签,标签根据其在读写器作用范围内的角度位置不同而区分开来,这种方法的天线系统复杂,会大幅提高成本。而采用时隙算法-帧时隙算法(FSA)时,当标签数量远大于时隙个数时,读取标签的时间会大大增加,当标签个数远小于时隙个数时,会造成时隙浪费,信号收发稳定性略低,带宽资源,无法有效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RFID标签防碰撞方法,收发信号稳定性好,信号正确性高,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带宽资源,高效利用时隙,软程序优化,节省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RFID标签防碰撞方法,包含以下步骤:读写器判断同一时隙内接收的标签数据是否单一,如果同一时隙内发生了多标签数据碰撞,则读写器重新采用新的时隙接收发生了碰撞的标签数据,并再次判断同一时隙内接收的标签数据是否单一,如果再次发生多标签数据碰撞,则再次重新采用新的时隙接收发生了碰撞的标签数据,以此类推,直至不再发生多标签数据碰撞。
所述的读写器发送标签识别请求给标签,收到标签识别请求的标签任意选择一个时隙来传送各自的ID序列号给读写器,读写器识别标签的ID序列号后,读取标签数据。
在发生多标签数据碰撞时,读写器仅发送标签识别请求给发生了碰撞的标签。
如果读写器判断同一时隙内接收的标签数据单一,则形成无碰撞冲突单一正确的标签数据。
本发明的收发信号稳定性好,信号正确性高,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带宽资源,高效利用时隙,软程序优化,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多个读写器同时读写一个标签时发生的碰撞示意图。
图2是一个读写器读写多个标签时发生的碰撞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RFID标签防碰撞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RFID标签防碰撞方法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与其他标签防碰撞方法的效果比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3~图5,具体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旋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旋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2474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携式终端
- 下一篇:一种调制深度调整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