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基质深栽苗木培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25873.4 | 申请日: | 2019-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9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06 |
发明(设计)人: | 任启文;李联地;尤海舟;李洁;王鑫;张树梓;左万星;陈海龙;张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01G9/029 | 分类号: | A01G9/029;A01G17/00;A01G24/20;A01G27/04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开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3127 | 代理人: | 李志民 |
地址: | 050061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育苗 导水 棉条 轻质 林木种子 苗木培育 轻基质 支撑杆 浸水 苗木成活率 抗旱能力 苗木根系 苗木生长 生长特性 水分管理 水中浸泡 向下生长 保水剂 高宽比 细长型 上端 装填 复合肥 根系 出芽 放入 混入 浸沾 水中 压实 压住 填充 旱地 培育 补给 抽出 苗木 造林 生长 保留 补充 运输 统一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轻基质深栽苗木培育方法,其包括:S1:准备细长型育苗桶,其高宽比为5~10;S2:将导水棉条浸沾保水剂后,用支撑杆压住导水棉条的一端并树立在育苗桶中;S3:向育苗桶内填充轻质基料至距离育苗桶上端3~5cm高度处压实;S4:在靠近导水棉条处放入林木种子后继续装填轻质基料;S5:抽出支撑杆将该导水棉条保留在轻质基料中,再将该育苗桶底部水中浸泡吸足水分,统一放置在适宜环境中培育;S6:在林木种子出芽生长30‑45天,在补水中混入复合肥补充苗木生长所需的营养;在补给水分时,采用上部喷水结合下部浸水的水分管理措施,使水分由下向上运输,利用苗木根系趋水生长特性促进根系向下生长增长。本发明用于培育旱地造林用深栽苗木,提高苗木成活率和抗旱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苗木的培育方法,尤其是一种轻基质深栽苗木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河北省太行山区山地造林、防沙治沙、退耕还林等林业造林工程主要在干旱地区进行。原有的容器苗生产中普遍存在利用森林表土、沙土、黑钙土等表层土壤进行营养杯装填的作法,如落叶松的基质配方有森林表土(黑褐色森林土)80%,羊粪20%;草炭土50%,蛭石30%,珍珠岩20%;黑钙土90%,羊粪10%,加少量氮、磷、钾复合肥料。樟子松的基质配方有沙土65%,腐熟马、羊粪35%;黄心土60%,腐殖质土30%,沙子10%,每50千克土加过磷酸钙1千克(3%硫酸亚铁消毒,每立方土喷药液15千克)等。
这些做法的缺点是利用表层土壤会对当地自然环境造成人为破坏;且育苗容器内的装填土壤较沉重,不利于苗木装卸和运输(运输中苗木压伤或根系损伤),人工成本较高。普通容器苗由于营养杯长度有限,且未进行根系向下增长生长人工诱导,根系长度有限且容易出现窝根现象,在干旱地区造林后不能利用深层土壤水分,往往会出现造林成活率低,生长状况差等现象。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轻基质深栽苗木培育方法,通过设计适当的育苗容器并结合适当的育苗方法,减少对山林表层土壤和植被造成的破坏、有利于苗木运输,促进苗木根系向下生长增长,培育适宜深栽的长根系苗木,造林后能充分利用深层土壤水,提高干旱地区造林苗木的抗旱能力和造林成活率。
(二)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一种轻基质深栽苗木培育方法,其包括:
S1:准备一个细长型育苗桶,所述育苗桶的高度与直径之比为5-10,育苗桶的侧壁上间隔地设有透气孔,底部设有透水孔;
S2:将导水棉条含浸保水剂后,用支撑杆压住导水棉条的一端并树立在该育苗桶中;
S3:向该育苗桶内填充轻质基料,使轻质基料位于该导水棉条与育苗桶内侧壁之间且填充至距离该育苗桶上端3~5cm高度处压实;
所述轻质基料是由含生物质的废弃物经堆沤腐熟处理得到的轻质培养土;
S4:在靠近该导水棉条处放入经预处理的林木种子后,继续装填轻质基料到接近育苗桶上端处压实;
S5:抽出该支撑杆,将该导水棉条保留在该育苗桶的轻质基料中,将该育苗桶底部放置在水深度为育苗桶高度1/3~1/2的水中浸泡,吸足水分,然后放置在适宜环境中进行苗木培育;
S6:在林木种子出芽生长30-45天,在补水中混入复合肥补充苗木生长所需的营养;在补给水分时,采用上部喷水结合下部浸水的水分管理措施,使水分由下向上运输,利用苗木根系趋水生长特性促进根系向下生长增长。
作为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步骤S1中,所述育苗桶的高度为40~50cm,平均直径为5~8cm;所述育苗桶为直管型或圆台体形桶体;所述平均直径为上端直径与下端直径之和的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未经河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258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