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时序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25942.1 | 申请日: | 2019-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36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肖光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G09G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5 | 代理人: | 林才桂;王中华 |
地址: | 5181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时序 控制器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时序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所述时序控制器包括:接收模块、与接收模块电性连接的侦测模块、与侦测模块电性连接的内部时钟模块、与侦测模块电性连接的控制模块及与侦测模块电性连接的内部自检模块;接收模块用于产生待检测信号;内部时钟模块用于产生采样时钟信号;控制模块用于输出预设的阈值数据至侦测模块;侦测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阈值数据确定阈值范围以及利用采样时钟信号对待检测信号进行采样,得到采样值,并将采样值与阈值范围进行比较,若采样值在阈值范围内,则控制内部自检模块关闭,否则控制内部自检模块启动。本发明通过采用内部时钟模块取代现有的外部晶振,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时序控制器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平面显示装置因具有高画质、省电、机身薄及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而被广泛的应用于手机、电视、个人数字助理、数字相机、笔记本电脑、台式计算机等各种消费性电子产品,成为显示装置中的主流。
现有市场上的液晶显示器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器包括液晶面板及背光模组(back light module)。液晶面板的工作原理是在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Thin FilmTransistor Array Substrate,TFT Array Substrate)与彩色滤光片基板(Color Filter,CF)之间灌入液晶分子,并在两片基板上施加驱动电压来控制液晶分子的旋转方向,以将背光模组的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主动式液晶显示器中,每个像素电性连接一个薄膜晶体管(TFT),薄膜晶体管的栅极(Gate)连接至水平扫描线,源极(Source)连接至垂直方向的数据线,漏极(Drain)则连接至像素电极。在水平扫描线上施加足够的电压,会使得电性连接至该条水平扫描线上的所有TFT打开,从而数据线上的信号电压能够写入像素,控制不同液晶的透光度进而达到控制色彩与亮度的效果。
现有的液晶显示装置需要通过外部驱动电路驱动,所述外部驱动电路一般包括:设于一印刷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PCB)上的时序控制芯片(TCON)、电源管理芯片(Power manage IC)及可编程伽马校正芯片(P-gamma IC)等,其中,所述时序控制芯片主要用于根据低压差分(Low-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LVDS)信号或Mini-LVDS信号产生驱动液晶面板的时序讯号,所述电源管理芯片主要用于产生驱动液晶显示面板各类电压,所述可编程伽马校正芯片主要用于产生伽马电压。
其中,现有的时序控制器在工作时需要为其提供准确可靠的内部时钟信号,为了产生该内部时钟信号,现有时序控制器通常均需要搭配外部时钟晶振使用,虽然外部时钟晶振具有良好的可靠率,但其成本也相对较高,在如今成本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时序控制器,能够在保证工作稳定性的前提下,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时序控制器的控制方法,能够在保证工作稳定性的前提下,降低产品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时序控制器,包括:接收模块、与所述接收模块电性连接的侦测模块、与所述侦测模块电性连接的内部时钟模块、与所述侦测模块电性连接的控制模块及与所述侦测模块电性连接的内部自检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产生待检测信号,并将待检测信号输出至侦测模块;
所述内部时钟模块用于产生采样时钟信号,并将所述采样时钟信号输出至侦测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输出预设的阈值数据至所述侦测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259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