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SAR船舶检测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26675.X | 申请日: | 2019-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79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1-31 |
发明(设计)人: | 蒲雪梅;李川;戴文鑫;刘一静;袁榕澳;胡振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V10/80 | 分类号: | G06V10/80;G06V10/82;G06N3/046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张鹏 |
地址: | 61006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深度 神经网络 sar 船舶 检测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船舶信息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SAR船舶检测系统及方法,融合特征提取模块用于从SAR图像中提取特征,通过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的过程充分融合特征;区域提案模块用于将FEEN提供的融合特征作为输入,进行SAR图像船舶与背景的分类,以及生成包含船舶目标位置的粗候选窗口;细检测模块用于以FEEN提供的特征和RPN提供的粗锚框作为输入,细化粗锚框,进行更细的船舶检测,得到最终检测结果。本发明提供的检测方法在SAR复杂背景下(远海岸和近海岸)的多尺度船舶、小目标船舶检测中具有良好的性能,并取得了较高的船舶检测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舶信息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 SAR船舶检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常用的现有技术是这样的:
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是一种全天时全天候的传感器,如GF-3、Sentinel-1、TerraSAR-X等,可以产生高分辨率SAR图像,SAR图像具有穿透性强和宽覆盖面积等优点,是当前对地观测中不可或缺的数字资源,被广泛应用于船舶交通监测、军事和民用领域。SAR图像中的船舶作为重要的军事和民用目标,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目前,针对SAR图像船舶目标检测已有大量的研究。传统的SAR图像船舶目标检测方法包括四个阶段:海陆分割、预处理、预筛和识别。海陆分割的目的是消除土地带来的不利影响,预处理旨在提高后续阶段的船舶检测精度,预筛试图寻找候选区域作为船舶建议框,恒虚警率(CFAR)是最广泛的预筛方法,识别旨在消除虚假警报,获得真实目标区域。传统的方法依赖手工提取的特征,在复杂背景条件下识别能力和适应性有限。
深度神经网络方法能够对数据进行表征学习,所提取的特征比手工提取的特征具有更好的表达性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SAR船舶目标检测。其中基于区域提案的faster-rcnn检测算法是最有代表性的。faster-rcnn主要由共享卷积层、区域提案网络和检测网络组成,共享卷积层主要用于提取特征,区域提案网络用于产生候选区域(候选窗口),它采用锚框机制,通过直接在最顶层的特征图上产生候选窗口,大大减小了计算量,区域提案网络产生的候选框经过RoI池化层(RoI池化层用于不同尺寸的特征图变成固定长度的向量)输入到检测网络。检测网络用于对候选框的分类和定位。但是由于SAR图像中船舶目标尺寸普遍偏小,faster-rcnn算法很难检测到小尺寸船舶目标。
鉴于此现有技术1采用深度为5层的CNN作为卷积层,并通过迁移学习和负样本均衡等策略来改进faster-rcnn算法,以更好地适应SAR小尺寸船舶目标检测,在公共的SSDD船舶数据集(该数据集包括大片海域和近海岸下的不同尺寸的船舶目标)上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他们提出的方法平均精度为 78.8%,比faster-rcnn算法的平均精度70.1%高出了8.7%。虽然该方法使船舶检测精度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检测准确度还并不是很高。这个工作只用5层CNN,层数较低、而SAR图像背景复杂和船舶尺寸差别大,可能是导致其准确度有限的原因。
虽然卷积神经网络能够提取特征,但卷积神经网络在特征语义信息和空间分辨率之间存在联系,不同层的特征图代表的特征语义信息和空间分辨率是不相同的。具体来说,浅层特征图对应的是SAR图像中的一些亮度、边缘、位置和纹理信息,分辨率较为高,中层特征图是一些长和宽等形状信息,分辨率适中,高层特征图是一些能够区分目标类别的高级抽象语义信息。因此,浅层特征图适合小目标检测,高层特征图适合大目标检测。同时,SAR图像的背景复杂(远海岸和近海岸)和船舶的尺寸差别大,一直是SAR图像船舶检测的一个难点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2667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