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贝塞尔曲线设计大连接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27701.0 | 申请日: | 2019-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271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0 |
发明(设计)人: | 于海洋;陈昕;饶思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C13/00 | 分类号: | A61C1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阳佑虹 |
地址: | 61004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贝塞尔 曲线 设计 连接 方法 | ||
1.一种利用贝塞尔曲线设计大连接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通过患者的口腔数据生成患者口腔模型,所述口腔数据至少包括患者的牙列缺失信息;
B.设计卡环,将卡环置于口腔模型对应的基牙上;
C.绘制大连接体轮廓曲线的步骤,其包括以下C1-C2:
C1:识别卡环连接点;
C2:根据卡环连接点的数量信息、位置信息以及所述口腔数据,确定出用于绘制大连接体轮廓曲线的锚点;以确定出的所述锚点作为控制点绘制贝塞尔曲线,将绘制出的贝塞尔曲线作为大连接体轮廓曲线,所述大连接体轮廓曲线描述大连接体的边缘轮廓信息;包括:
C2a:将所述卡环连接点设为第一锚点;
C2b:基于单侧卡环连接点的数量,生成第二锚点,并以第一锚点和第二锚点为控制点,分别绘制出对应于大连接体两侧的第一贝塞尔曲线;
C2c:基于两侧最末端卡环连接点及牙列中线的位置,生成第三锚点,以所述两侧最末端卡环连接点及第三锚点为控制点,绘制出对应于大连接体后缘的第二贝塞尔曲线;
C2d:基于两侧最前端卡环连接点在口腔模型中所处位置,生成第四锚点,以两侧最前端卡环连接点和第四锚点为控制点,绘制出对应于大连接体前缘的第三贝塞尔曲线;
C2e:将第一、第二和第三贝塞尔曲线相邻端部相连形成一闭合形状,得到大连接体轮廓曲线;
D:确定大连接体形态,根据所确定的大连接体形态和所述大连接体轮廓曲线,绘制出大连接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贝塞尔曲线设计大连接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2b中,所述基于单侧卡环连接点的数量,生成第二锚点具体为:对于牙列两侧,若任何一侧仅有两个锚点,则在该侧前后两基牙间的非基牙的舌侧牙龈位置生成第二锚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贝塞尔曲线设计大连接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2c中,所述基于两侧最末端卡环连接点及牙列中线的位置,生成第三锚点具体为:在牙列中线上,两侧最末端卡环连接点的连线与牙列中线的交点前侧第一距离处,生成第三锚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贝塞尔曲线设计大连接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距离为5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贝塞尔曲线设计大连接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2d中,所述基于两侧最前端卡环连接点在口腔模型中所处位置,生成第四锚点具体为:
若两侧最前端卡环连接点均位于口腔模型的第一前磨牙或第一前磨牙之后,则在牙列中线上,两侧最前端连接点的连线与牙列中线交点后侧第二距离处,生成第四锚点;
若两侧最前端卡环连接点中,至少有一个位于口腔模型的尖牙或尖牙之前,则在左、右两侧尖牙间的非基牙的舌侧牙龈位置生成第四锚点。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贝塞尔曲线设计大连接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距离为5mm。
7.如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利用贝塞尔曲线设计大连接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连接体形态包括大腭板形、中空形和马蹄形中的至少一种。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利用贝塞尔曲线设计大连接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所述根据所确定的大连接体形态和所述大连接体轮廓曲线,绘制出大连接体具体为:
对于大腭板形的大连接体,为将大连接体轮廓曲线所围绕空间全部填充;
对于中空型的大连接体,为将大连接体轮廓曲线向内偏移一定距离后,将偏移前后的大连接体轮廓曲线间的空间进行填充;
对于马蹄形的大连接体,为在中空形大连接体的基础上,将后缘所对应的部分去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2770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口腔种植用黏骨膜瓣撑开器
- 下一篇:一种假牙清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