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通道移液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27820.6 | 申请日: | 2019-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068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林继伟;王洪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大青兰生物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L3/02 | 分类号: | B01L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睿卓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6 | 代理人: | 唐莉 |
地址: | 214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移液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通道移液器,其由一个固定通道座、多个可拆卸活动通道头、一个活动推杆和一个外壳组成,所述通道头与通道座的连接为螺纹连接,每一个活动通道头由一个移液器吸头、一个胶圈、一个吸头套组成,螺纹位于吸头套的外表面,用于将胶圈和移液器吸头固定到通道座上,活动推杆由与活动通道头相同数量的活塞、一个活塞座和一个连接杆组成,外壳用于支撑固定零件,并引导活动零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转移装置,特别是一种多通道移液器。
背景技术
移液器是一种可定量转移液体的工具,其基本操作是定量吸取一定体积的液体,移动位置后并排液,这个过程一般是单手操作的。移液器按照吸液的最大体积可分为2微升、10微升、200微升、1毫升、5毫升、50毫升等不同的规格。按照移液体积是否可调,分为可调和不可调移液器。按照动力方式,可分为手动移液器和电动移液器,按照一次移液的数量,可分为单道移液器和多道移液器;其中常见的多道移液器道数是8道和12道。这些分类都是为了满足不同的移液要求而开发的。
8道和12道移液器可以同时转移多个样品,因此对于一些对通量要求较高的移液操作,其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移液效率,比如将960微升液体等分成96份,可以先用单道移液器分成8份,每份120微升,然后用8道移液器按一次一行的方式转移11次即可,比直接转移96次要节省80%的操作。多道移液器相邻两道的间隔通常是9毫米。这个是96孔深孔板、96孔酶标板、96孔PCR板等容器的标准孔距。更高通量的容器还有384孔和768孔的。其孔间距是4.5毫米和2.25毫米,同样可以用这些多道移液器进行并行移液,只需要按一定间隔排列而已。
一些移液工作站可以一次性转移96个液体样品,而且配合自动化设备,可以实现自动或半自动的高通量移液操作。不过由于其设备非常昂贵,而且操作灵活性差,并没有得到大量普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24、48或96通道的移液器,其维护简单,操作灵活性高,可以用于一些对通量需求较高的场合。
本发明提供一种多通道移液器,其特征在于:由一个固定通道座、多个可拆卸活动通道头、一个活动推杆和一个外壳组成。所述活动通道头与通道座的连接为螺纹连接,通过调节螺纹的松紧度,可以调节每个通道的密封性。一个活动通道头由一个移液器吸头、一个胶圈、一个吸头套组成,螺纹位于吸头套的外表面,用于将胶圈和移液器吸头固定到通道座上,胶圈用于保证通道的密封性。活动推杆在上下活动时,可同时调节多个通道密封腔内的体积,实现吸液和排液的功能,一个推杆由与活动通道头相同数量的活塞、一个活塞座和一个连接杆组成。外壳用于支撑固定零件,并引导活动零件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固定通道座是一个长10-15厘米、宽7-10厘米、高1-2厘米的长方体,其上面有4排或8排、每排8个或12个的通道孔,每个通道孔都连通通道座的上下两个表面。在同一排内,通道孔是等间距排列的,其中间距为4.5毫米、9毫米或18毫米。排与排之间的间距也是相等,其排间距为4.5毫米、9毫米或18毫米。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通道孔的下开口四周有一圈圆筒状的凹陷,凹陷内有螺纹,可与所述活动通道头的螺纹配合。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移液器吸头为商品吸头,其规格有10微升、200微升、1毫升等。所述吸头套的内表面与相应规格吸头的外表面尺寸匹配。吸头的尖端从吸头套的下开口突出,吸头的粗端与所述的胶圈接触,胶圈的外直径与吸头的粗端外直径相近,使得胶圈可以平放在吸头的粗端平面上。吸头套的上半部分是一个向上开口的套筒,套筒的内径比所述吸头的粗端略大,套筒的外表面或内表面有螺纹,用于与所述的通道座上的螺纹配合。通过调节吸头套与通道座螺纹的松紧度,可对胶圈的形状进行改变,从而改变胶圈的内径,同时改变胶圈与吸头之间接触面的密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大青兰生物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未经华大青兰生物科技(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278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