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航煤液相加氢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28072.3 | 申请日: | 2019-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084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朱华兴;张光黎;曾茜;薛皓;韩旭辉;王复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45/02 | 分类号: | C10G4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20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相加氢反应器 反应流出物 混合物流 煤液 相加 催化剂接触 混合溶解器 新鲜原料油 降低装置 节省装置 精制航煤 原料氢气 运行能耗 装置工艺 分馏塔 内混合 降压 分馏 换热 取热 物流 流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煤液相加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新鲜原料油先后与反应流出物和其它装置工艺物流换热后,与原料氢气在混合溶解器内混合形成混合物流;混合物流自液相加氢反应器顶部进入液相加氢反应器,在液相加氢反应器顶部分离出气体,分离出气体的液体与催化剂接触进行反应,生成反应流出物;自液相加氢反应器底部流出的反应流出物经降压取热后直接送至分馏塔进行分馏,得到精制航煤产品。本发明可大幅降低装置的设备投资和运行能耗,节省装置占地面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煤加氢精制技术,具体地,涉及一种航煤液相加氢方法。
背景技术
航空煤油主要用作喷气式发动机的燃料,由于其特殊的应用场所和环境,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低温流动性能、较高的净热值和密度、较快的燃烧速度和较高的燃烧程度,而且还要具有良好的安定性(包括储存安定性和热氧化安定性)。随着社会经济和航空技术的高速发展,航空煤油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更趋于严格。
航空煤油馏分主要有两个来源:直接从常压分馏装置切割获得的直馏组分以及从重油经催化裂化和加氢裂化所得的馏分。目前,航空煤油馏分的比重、冰点、烟点和硫含量基本能够符合航空煤油产品的指标要求,但是航空煤油馏分中的硫醇硫含量高、酸度高、颜色较深等问题,仍需要后续精制加工来解决。
航煤的精制工艺主要包括非临氢法和临氢法两类。非临氢法主要有抽提、吸附、氧化及抽提和氧化组合等工艺技术,非临氢法航煤精制装置投资费用较低,技术成熟,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非临氢方法(如氧化抽提工艺)的产物还需水洗、盐脱水、白土脱色等工艺过程,特别是在加工硫醇含量高的原料油时,由于氧化深度高,需要经常更换白土,不仅增加了操作费用,而且带来了新的环境污染。此外,非临氢方法对原料的适应性较差,在加工性质差的原料时产品的合格率低。
临氢法是以煤油馏分为原料,与氢气混合经加热炉加热至反应温度后进入反应器,在专用催化剂作用下,一方面是脱除航空煤油馏分中的硫醇硫,以降低航空煤油对喷气式发动机燃料系统的腐蚀性;另一方面是脱除航空煤油馏分中产生颜色的杂质组分(如碱性氮),以提高航空煤油的安定性。反应后的产物经冷凝与氢气分离,进入汽提塔,脱除加氢生成的硫化氢和水,得到符合3#喷气燃料质量指标的喷气燃料产品。常规的煤油加氢精制工艺虽然能达到脱硫醇的目的,总硫、烟点、色度等指标有所改善,但由于加工流程设置了循环氢系统,因而其投资、能耗、操作费用也较高。同时,目前炼油厂航煤加氢装置大多采用加热炉加热反应进料,分馏塔釜大多采用加热炉作为塔釜热源。反应进料加热炉和分馏塔釜加热炉的设置,不仅增加了燃料消耗,更增加了装置的设备投资和操作费用。
航煤加氢装置加热炉的连接结构通常如下:
反应进料加热炉:自装置外来的航煤经过滤、换热并与氢气混合后进入反应进料加热炉,加热到所需的反应温度后进入加氢反应器。采用反应器入口温度控制反应进料加热炉的燃料气流量。反应进料需要的热能通过反应进料加热炉消耗燃料提供。
分馏塔釜重沸炉:分馏塔釜物料经分馏塔釜重沸炉泵升压,送入分馏塔釜重沸炉,重沸炉出料返回至分馏塔。采用重沸炉出口温度控制重沸炉的燃料气流量。分馏塔需要的热能通过分馏塔釜重沸炉消耗燃料提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航煤液相加氢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装置建设投资成本高、占地面积大及运行能耗高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航煤液相加氢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新鲜原料油先后与反应流出物和其它装置工艺物流换热后,与原料氢气在混合溶解器内混合形成混合物流;
2)混合物流自液相加氢反应器顶部进入液相加氢反应器,在液相加氢反应器顶部分离出气体,分离出气体的液体与催化剂接触进行反应,生成反应流出物;
3)自液相加氢反应器底部流出的反应流出物经降压取热后直接送至分馏塔进行分馏,得到精制航煤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广州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280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