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的机电系统管线装配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28487.0 | 申请日: | 2019-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148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30/17;G06F16/2457;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6 | 代理人: | 韩后良 |
地址: | 271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机电 系统 管线 装配 | ||
本发明属于管线装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BIM的机电系统管线装配系统,所述基于BIM的机电系统管线装配系统包括:管线数据采集模块、视频采集模块、中央控制模块、管线模型构建模块、校核模块、加工制造模块、装配模块、显示模块。本发明通过管线模型构建模块能够直接通过输入预设的条件得到所需的构件模型,能够极大减少了设计人员的信息查询工作,简化了前期准备工作,一方面不需要人工去查找,极大的节约了人力成本;同时,通过校核模块可有效提高BIM模型元件的校核效率,还将工程设计中绘图和校核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工程设计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线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BIM的机电系统管线装配系统。
背景技术
机电一体化技术即结合应用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于一体。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一门综合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检测技术、伺服传动技术和机械技术等交叉的系统技术,正向光机电一体化技术(Opto-mechatronics)方向发展,应用范围愈来愈广。预制装配式住宅,顾名思义就是用工厂预制的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住宅。而其中装配式机电管线就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份,装配式住宅机电的关键技术就是做好预制结构体内管线的预留预埋。设计人员需在设计阶段精确定位设备管线并与土建构件-起生成BIM模型提供给预制构件厂。然而,现有基于BIM的机电系统管线装配系统对模型构建耗费时间,效率低;同时,需要通过人工录入的方式将BIM模型元件的属性参数传递到校核环节中,当BIM模型元件数量较多时,易出现参数遗漏或录入出现差错,由于采用人工录入的方式输入BIM模型元件的属性参数会耗费较多的录入时间,使得BIM模型元件的校核效率低。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现有基于BIM的机电系统管线装配系统对模型构建耗费时间,效率低;同时,需要通过人工录入的方式将BIM模型元件的属性参数传递到校核环节中,当BIM模型元件数量较多时,易出现参数遗漏或录入出现差错,由于采用人工录入的方式输入BIM模型元件的属性参数会耗费较多的录入时间,使得BIM模型元件的校核效率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机电系统管线装配系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基于BIM的机电系统管线装配系统包括:
管线数据采集模块、视频采集模块、中央控制模块、管线模型构建模块、校核模块、加工制造模块、装配模块、显示模块;
管线数据采集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构件监测设备采集管线数据信息;
视频采集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摄像头采集管线构件制造过程、装配过程视频数据;
中央控制模块,与管线数据采集模块、视频采集模块、管线模型构建模块、校核模块、加工制造模块、装配模块、显示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单片机控制各个模块正常工作;
管线模型构建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BIM软件构建管线模型;
校核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校核程序对管线模型进行校核操作;
加工制造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机床根据管线模型加工制造管线构件;
装配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制备设备对管线进行施工装配操作;
显示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用于通过显示器显示采集的管线数据、管线构件制造过程、装配过程视频数据、管线模型数据。
进一步,所述管线模型构建模块构建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未经莱芜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284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