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CPM通信系统的联合迭代译码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30175.3 | 申请日: | 2019-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75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张凯;朱广法;张青松;王小军;仇妙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烽火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00 | 分类号: | H04L1/00;H04L27/20 |
代理公司: | 西安睿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61218 | 代理人: | 寇兰英 |
地址: | 710075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cpm 通信 系统 联合 译码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CPM通信系统的联合迭代译码方法,该方法的具体步骤为:发送端从信源获取用户原始二进制序列,用户原始二进制序列经过LDPC编码生成具有校验码的二进制序列,将具有校验码的二进制序列经比特‑符号转换后得到符号序列,而后经过CPM进行连续相位调制,即为基带信号;接收端通过对基带信号进行信号采样,得到采样符号,通过联合迭代译码算法对采样符号进行内外联合译码,还原出用户原始二进制序列。本发明将现代编译码与CPM相结合,在解调器与译码器之间进行信息交换,降低CPM通信系统的误码率,提高译码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CPM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种用于CPM通信系统的联合迭代译码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日益增长的通信业务需求与频谱资源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种解决途径是采用高频段进行通信,然而这样会对发射机与接收机的射频模块提出较高的要求,使得具有一定实现难度;另一种解决方案是在通信系统中采用高效的连续相位调制(Continuous-Phase Modulation,CPM)方式。一方面,CPM具有较高的频谱效率;较低的带外功率;信号恒包络特性等等,能够有效地克服频谱资源日益紧缺这一问题。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编译码技术在通信领域中大面积的应用,将CPM调制技术与现代编译码技术相结合,不但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而且还能够提升频谱利用率。
CPM解调可分为硬解调和软解调,硬解调算法采用的信息度量是经量化处理后的判决序列(例如由0、1组成的符号序列)。这类算法的复杂度相当低,如维特比(Viterbi)算法。然而其整体性能远远不及软解调算法。软解调算法是基于概率或对数似然比(loglikelihood ratio,LLR)具有最优的解调性能。这是因为解调器处理的信息是直接由信道接收值导出,且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实数软信息,这种实数软信息无失真地刻画了信道的真实状况。同时软解调算法能够与现代纠错码相结合,如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DensityParity Check,LDPC)码。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ow-density parity-check code,LDPC)码最早由Gallager于1963年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然而由于当时的硬件条件限制,使得LDPC码在提出的30多年里未得到学者的重视。1993年,Turbo码的发现引发了众多学者对LDPC码的研究兴趣。将CPM调制技术与现代编译码技术相结合,不但能够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而且还能够提升频谱利用率,非常适用于带宽受限、可靠性要求较高的通信系统。然而由于CPM软解调算法(BCJR算法)与LDPC的SPA译码算法涉及了大量的指数、乘法和归一化运算,导致这类算法的复杂度非常高,不利于硬件实现。为了降低复杂度,经过对BCJR算法以及SPA算法中信息度量进行改进,又出现了基于对数的最大后验概率(Log Maximum a Posteriori,Log-MAP)算法、Max-Log-MAP算法和最小和算法。这些改进的算法虽然降低了计算复杂度,但是解调和译码两模块对信息度量有着各自的定义,导致两者在联合迭代译码时采用改进算法的性能高相比于概率域下的算法有一定损失。
现有的技术方案中,CPM解调通常采用维特比(viterbi)算法,这种算法具有计算复杂度低,易于硬件实现等优点,在基于trellis的网格码领域(如卷积码译码、CPM解调等)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其输出信息为硬判决信息,不能与现代纠错码相结合,导致整体系统性能较差。Viterbi算法与BCJR算法的区别在于viterbi算法仅存在单一方向的运算且输出的是硬信息,而BCJR算法具有前向和后向两个方向的运算,同时输出软信息。综合来讲,现有CPM解调技术方案中的主要问题为:
1)计算复杂度高,涉及大量乘法,不利于工程实现;2)CPM解调时需要知道信道噪声方差的数值,因此解调前端需要有信道估计模块来估计噪声方差,估计的精度将直接影响解调的性能;3)多数的解调算法是基于序列最优的一种算法,不能与现代编码相结合。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烽火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西安烽火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01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