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及增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30635.2 | 申请日: | 2019-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14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魏正英;冯培存;张育斌;张千;张磊;贾维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7/06 | 分类号: | A01G7/06;A01G9/24;A01G25/00;C02F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安彦彦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气泡 发生器 装置 | ||
1.一种微纳米气泡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沿着介质流向设置且依次连通的便携安装入口(1)、溶气水入口(2)、湍流腔(3)、喉部孔(4)、锥形通道(5)以及便携安装出口(6);喉部孔(4)至少设置有两个,锥形通道(5)的数量与喉部孔(4)的数量相等,喉部孔(4)为锥形通道(5)的入口;湍流腔(3)与溶气水入口(2)同轴线,湍流腔(3)为扁圆形腔体,喉部孔(4)的中心沿湍流腔(3)某一圆周均匀设置;所述圆周的直径大于溶气水入口(2)的直径;沿着介质流向,锥形通道(5)的直径逐渐增大,锥形通道(5)的开口角度β为6°~10°;便携安装入口(1)的直径大于溶气水入口(2)的直径,便携安装入口(1)至溶气水入口(2)设置直径逐渐减小的过渡段;便携安装入口(1)的直径为4~6mm,喉部孔(4)的直径为3~4mm,湍流腔(3)的宽度为1.8~2.2mm,便携安装出口(6)设置有两个。
2.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微纳米气泡发生器的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微纳米气泡发生器(18)、气液混合泵(19)、气液分离罐(12)以及电控柜(11),电控柜(11)中设置有PLC控制器以及供电模块,气液混合泵(19)连接所述供电模块和PLC控制器;气液混合泵(19)上设有进水口(20)和进气口(21),所述进水口(20)和进气口(21)为整个装置的介质入口,气液混合泵(19)的出口连通气液分离罐(12)的入口,气液分离罐(12)的出口连接微纳米气泡发生器(18)的便携安装入口(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罐(12)上设置有压力表(16),气液分离罐(12)的顶部设置有排气阀(15),压力表(16)连接电控柜(11)中的PLC控制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罐(12)的出口与微纳米气泡发生器(18)的便携安装入口(1)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单向阀(14)和球阀(17),单向阀(14)使介质从气液分离罐(12)流向微纳米气泡发生器(18)。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控柜(11)还连接有工控触摸屏(13),工控触摸屏(13)用于向电控柜(11)输入参数,并输出电控柜(11)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增氧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支撑和固定气液混合泵(19)以及电控柜(11)的支架(9),支架(9)的底部设置有底板,气液混合泵(19)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支架(9)底部设置有万向轮(8),工控触摸屏(13)设置在支架(9)的顶部,电控柜(11)安装在支架的侧面,微纳米气泡发生器(18)安装在支架(9)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063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大花君子兰固型器
- 下一篇:一种林业树木营养液滴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