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小视点间距视图拍摄获取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30959.6 | 申请日: | 2019-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14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刘立林;滕东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N5/225 | 分类号: | H04N5/225;G03B13/36;H04N5/232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隆翔鹰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视点 间距 视图 拍摄 获取 系统 | ||
1.一种小视点间距视图拍摄获取系统,包括两个或更多的单目子系统,其特征在于,各单目子系统分别包括:
两个或更多的单结构图像获取组件(10),各单结构图像获取组件(10)包括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一个光电芯片(11),将场景成像至光电芯片(11)的一个成像透镜(12),以及成像参数调节单元(13);
其中,各成像透镜(12)包括至少一个具有位相调节功能的组件,所述成像参数调节单元(13)通过调节成像透镜(12)组件间距改变其焦距,或/和通过调节成像透镜(12)光心和光电芯片(11)之间距离,实现对不同空间深度的对焦;
至少一个偏转分光器件(20),将外部场景入射光偏转分光至各单结构图像获取组件(10);
其中,各单结构图像获取组件(10)和偏转分光器件(20)的空间位置关系,被设置为使得各成像透镜(12)光心本身或它们关于偏转分光器件(20)的像点,空间相邻间距小于或等于观察者瞳孔直径尺寸;
同步对焦控制单元(14),在成像参数调节单元(13)发生动作时,控制所有单结构图像获取组件的成像参数调节单元根据外部触发发生同步联动,以保证各单结构图像获取组件对焦深度的同步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视点间距视图拍摄获取系统,其特征在于,各单目子系统还分别包括一个或多个光特性调制单元(30),用于调制所述偏转分光器件(20)入射光的光特性,使得该入射光的光特性能够与该偏转分光器件(20)的分光特性配合,以均匀化不同图像获取组件(10)接收到的光强。
3.一种小视点间距视图拍摄获取系统,包括两个或更多的单目子系统,其特征在于,各单目子系统分别包括:
一个基础型复合结构图像获取组件(40),该基础型复合结构图像获取组件(40)包括两个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光电芯片(11)、分别成像外部场景至所述两个光电芯片(11)的两个对应成像透镜(12)、成像参数调节单元(13),以及挡光板(42),用于阻挡过各成像透镜(12)的光进入非对应的光电芯片(11);
其中各成像透镜(12)包括至少一个具有位相调节功能的组件,所述成像参数调节单元(13)通过调节成像透镜(12)组件间距,改变其焦距,或/和通过调节成像透镜(12)光心和光电芯片(11)之间距离,实现对不同空间深度的对焦;
其中所述基础型复合结构图像获取组件(40)两个成像透镜(12)光心间距小于或等于观察者瞳孔直径尺寸,具有该特性的基础型复合结构图像获取组件(40)被定义为I型复合结构图像获取组件。
4.一种小视点间距视图拍摄获取系统,包括两个或更多的单目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单目子系统分别包括两个或更多的基础型复合结构图像获取组件(40),每个基础型复合结构图像获取组件(40)分别包括两个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的光电芯片(11)、分别成像外部场景至所述两个光电芯片(11)的两个对应成像透镜(12)、成像参数调节单元(13),以及挡光板(42),用于阻挡过各成像透镜(12)的光进入非对应的光电芯片(11);
其中各成像透镜(12)包括至少一个具有位相调节功能的组件,所述成像参数调节单元(13)通过调节成像透镜(12)组件间距,改变其焦距,或/和通过调节成像透镜(12)光心和光电芯片(11)之间距离,实现对不同空间深度的对焦;
至少一个偏转分光器件(20),用于将外部场景入射光分光至各基础型复合结构图像获取组件(40),
其中所述单目子系统中,两个或更多的基础型复合结构图像获取组件(40)与偏转分光器件(20)的空间位置关系被设置为使得各成像透镜(12)光心本身或它们关于偏转分光器件(20)的像点,空间相邻间距小于或等于观察者瞳孔直径尺寸,具有该特性的基础型复合结构图像获取组件(40)被定义为II型复合结构图像获取组件;
同步对焦控制单元(14),在成像参数调节单元(13)需要发生动作时,控制所有II型复合结构图像获取组件的成像参数调节单元发生同步联动,以保证各II型复合结构图像获取组件对焦深度的同步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0959.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