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速干型无熔滴面料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31064.4 | 申请日: | 2019-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12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蓝天海纺织服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15/00 | 分类号: | D03D15/00;D04B1/14;D04B21/00;D02G3/04 |
代理公司: | 33246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裴金华<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熔滴 面料 混纺面料 速干 混纺针织面料 二次伤害 纺纱设备 高性价比 机织面料 剑杆织机 经纬交织 聚酰胺酯 聚酯纤维 喷气织机 人体皮肤 纱线交织 细纱工艺 纤维混纺 制备工艺 纱线 环锭纺 紧密纺 棉纤维 气流纺 速干性 碳化层 涡流纺 工装 经编 经纬 针织 制服 燃烧 服装 | ||
本发明涉及能够作为工装或制服来使用的速干型无熔滴面料和含有该面料的服装。本发明通过聚酰胺酯、棉纤维以及聚酯纤维三种纤维混纺,细纱工艺可以采用环锭纺、赛洛纺、紧密纺、气流纺或涡流纺等纺纱设备与工艺,通过剑杆织机或是喷气织机单一纱线经纬交织或是经纬不同纱线交织制得混纺机织面料,也可以使用针织经编等方式制得混纺针织面料。本发明中的混纺面料制备工艺合理有效,混纺面料使用兼具速干性好以及燃烧无熔滴的优点,在彻底烧通后形成碳化层避免熔滴对人体皮肤的二次伤害,能够使面料在具有速干与无熔滴的同时,维持高性价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作为工装或制服来使用的速干型无熔滴面料和含有该面料的工装或制服。
背景技术
如涤纶、锦纶等合成纤维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熔滴现象,这些高温的滴落物很容易引燃其他聚合物材料,加速火焰传播及火灾规模的扩大;如果熔融的物质粘在皮肤上,会烫伤皮肤,甚至在去除熔融物质的时候容易把皮肤撕下来。
其中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含合成纤维服装燃烧后所熔融滴落对皮肤造成二次伤害,轻则丧失工作能力,严重的会造成的死亡。
对于熔滴现象,在产业工人的一线工作现场经常会接触到火焰或是因为静电、粉尘、化工、机械等场合会出现燃烧火焰、金属飞溅等情况。按照现在的安全配备并不能所有的工人都配备阻燃的防护服,由于合成纤维具有耐磨、挺括等优点和速干等功能。目前常规工装或制服普遍采用合成纤维或合成纤维与纤维素纤维混纺的面料。然而合成纤维或合成纤维与纤维素纤维混纺的面料在燃烧后所产生熔滴会造成皮肤烫伤等二次伤害,熔滴甚至会引发助燃。所以市场上急需一款速干型无熔滴面料,来兼顾以上几个问题。
在工装及制服对面料功能多样性要求愈加增加的背景下,如何使功能性与无熔滴兼顾已成为行业的一大难题。
例如专利公告号为CN206553696U,公告日为2017.10.1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包括防熔滴表层和驱蚊虫层的防熔滴装饰面料,所述驱蚊虫层采用包芯纱平纹交织而成;所述包芯纱包括芯纱和鞘纱,所述芯纱包括中空纤维,所述中空纤维的空腔内填充有驱虫剂超细粉末,所述鞘纱为棉纱线。
可是该实用新型专利的装饰面料存在耐用性和舒适性的问题。
因此,行业需要一款同时能兼顾速干与无熔滴性的面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速干型无熔滴面料和含有该面料的防护服装,其能通过聚酰胺酯纤维、棉纤维以及聚酯纤维三种纤维混纺的方式,有效制备速干型无熔滴面料。本发明中的混纺面料制备工艺合理有效,混纺面料使用兼具速干性好以及燃烧无熔滴的优点,即使在彻底烧通情况下也没有熔滴,能够使面料在具有速干与无熔滴同时,维持高性价比。
本发明涉及一种速干型无熔滴面料,面料组成包括聚酰胺酯纤维、棉纤维以及聚酯纤维,所述聚酰胺酯纤维的含量为10-50wt%,所述棉纤维的含量为30-85wt%,所述聚酯纤维的含量为5-20wt%,所述聚酰胺酯纤维内含有占纤维总量3wt%以上的聚酰胺。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速干型无熔滴面料用于制作服装。
一种速干型无熔滴面料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
S1、分别制备所述聚酰胺酯纤维、棉纤维以及聚酯纤维这三种纤维的棉条;
S2、经过并条、粗纱、细纱以及络筒工序制得纱线;
S3、所述纱线经过整经、浆纱、穿筘、上机织造以及染色步骤,也可混纺织造制得所述速干型无熔滴面料。
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在于:步骤S1中,三种纤维制备时加入抗静电剂、平滑剂以及集束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蓝天海纺织服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蓝天海纺织服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10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