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资源化处理含砷蜈蚣草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33048.9 | 申请日: | 201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51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贾丽娟;姚梅;宁平;李紫珍;李凯;宋辛;李锐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民族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B3/00 | 分类号: | B09B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5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蜈蚣草 资源化处理 管式炉 石英管 炉膛 炉膛冷却 清洁环保 停止加热 有效处理 受热 再利用 烘干 吹扫 粗砷 过筛 洗净 载气 制备 还原 取出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资源化处理含砷蜈蚣草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收集成熟期蜈蚣草的地上部分、洗净、烘干、粉碎、过筛获取样品,将蜈蚣草粉末置于管式炉石英管中,以载气(N2)吹扫炉膛排除管式炉石英管内的空气,5 min后开始升温,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保持恒温一段时间以保证样品充分受热,停止加热,待炉膛冷却至室温后取出样品。本发明方法可有效处理大量含砷蜈蚣草、同时还可制备粗砷、还原温度低、便于操作,清洁环保且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类金属氧化物的还原及其危险废物资源的再利用,属于废物资源再利用。
背景技术
砷是一种对人体及其他生物有毒害作用的类金属元素,其急性中毒的致死量为0.2~0.6 g。砷作为“五毒”元素(As、Hg、Cd、Pb、Cr)之一已被大家所熟知。砷有多种价态(-3、0、+3、+5),大多数情况下多以+3价和+5价的砷存在,不同价态的砷毒性也各不相同,其中以+3价存在的砷化合物是剧毒物,其毒性危害最大,+5价砷毒性次之,而单质砷不溶于水,一般无毒。
蜈蚣草是砷污染土壤的典型生态修复植物,蜈蚣草修复污染的土壤后,其体内的砷含量最高可达到植物体干重的2.34%。随着蜈蚣草修复土壤研究的不断深入,含砷蜈蚣草产量逐年增大,目前,对于含砷蜈蚣草的常用处理方法一般为焚烧、填埋、堆放,这些处理方法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所以如何安全处置这些含砷蜈蚣草也成为了一个难题。
砷被蜈蚣草吸收后主要以As(Ⅲ)富集在羽叶中,砷从根部向羽叶的转运过程是As(Ⅴ)向As(Ⅲ)还原的一个反应。砷一共有三种同素异形体:α-砷、β-砷、γ-砷,类金属砷即为α-砷,要得到α-砷,需控制反应温度在360 ℃以上,否则将得到不符合需要的β-砷和γ-砷。砷的升华点为612 ℃,故实验过程中将反应温度控制在360~612 ℃。
关于单质砷的制取,国内外现有的技术主要有:氢还原法、碳还原法。氢还原法是以氢气为还原剂,还原三氧化二砷获得砷。此方法由于使用氢气作为还原剂有爆炸的危险;碳热还原法有两种方式:①将三氧化二砷与炭混合,在坩埚炉中加热还原,使砷气化至冷凝器中收集,此方法原料损失大、回收率低、环境污染大、电炉耗电量大、投资大、成本高。②让三氧化二砷通过灼热炭层进行还原,此方法简单易行,适应性强。
本方法与上述方法相比,在360~612 ℃的环境温度下,以蜈蚣草体内的碳作为还原剂将蜈蚣草内的砷化合物还原为砷,具有工艺流程简单、原料简单、成本低、对环境友好等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资源化处理含砷蜈蚣草的方法,以蜈蚣草自身所含的碳作为还原剂,在360~612 ℃环境温度下,使蜈蚣草内具有毒性的砷化合物还原为粗砷。其工艺流程见附图1,主要步骤如下:
(1)收集成熟期的蜈蚣草,选择地上部分洗净、烘干、粉碎、过筛,制得含砷蜈蚣草样品。
(2)准确称取一定量(1)中所制得的含砷蜈蚣草粉末置于管式炉石英管中。
(3)将载气(N2)以一定速率通过管式炉石英管以排除管内的氧气,两端用石英棉堵住。
(4)5 min后以一定升温速率对管式炉进行升温,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保持恒定温度受热一段时间,停止加热。
(5)待炉膛冷却后取出(3)所得产物,得到粗砷。
本发明的优点是工艺流程简单、反应原料易得、成本低、对环境友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资源化处理含砷蜈蚣草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民族大学,未经云南民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30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渣蜡处理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建筑垃圾破碎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