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C/ABS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33213.0 | 申请日: | 201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260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张钊;吴雪峰;王亚辉;邢津铭;王栋;徐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55/02 | 分类号: | C08L55/02;C08L69/00;C08L87/00;C08L51/04;C08K5/134;C08K5/526;C08K5/1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c abs 合金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C/ABS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合金材料包含聚碳酸酯(PC)20‑70重量份,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ABS)20‑70重量份,滑动接枝聚合物0.1‑15重量份;该制备方法是通过挤出机挤出造粒,然后注塑而成。其中,滑动接枝聚合物结构为:接枝了聚己内酯的环状分子,穿插在聚乙二醇主链上。通过向PC/ABS体系中添加滑动接枝聚合物可以增大合金材料刻蚀面积,提高电镀结合力,而且该聚合物与PC/ABS相容性好,可以起到增容增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复合材料领域,涉及一种PC/ABS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电镀PC/ABS材料,兼具PC的高耐热、冲击强度,ABS的低内应力、可电镀性能。纯ABS在应用于电镀领域时,存在耐热性能及强度不足的缺点,而PC材料又存在内应力大、无法电镀的缺点。二者结合后,获得良好的综合性能,在非金属电镀领域,尤其是汽车电镀件上有着很好的应用价值。
目前电镀PC/ABS材料存在的问题主要是PC不能被电镀,与ABS共混后降低了电镀性能,电镀结合力及镀后表面情况不佳。实际加工后,面临着电镀合格率及电镀结合力较低的问题。因此急需通过配方及工艺优化,提高PC/ABS合金材料的电镀性能,主要体现在电镀合格率、电镀结合力及镀后表面情况等,扩展在非金属电镀领域的应用。
例如,中国发明专利CN 103059547 B“一种电镀PC/ABS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的材料,通过向PC/ABS中添加丁二烯类接枝材料及耐热改性剂等,制备的电镀PC/ABS合金材料,没有对其电镀性能进行有效地测评,不能确定该方法是否会提高产品的电镀合格率及电镀结合力等关键的电镀指标。中国发明专利CN 102367327 B“电镀PC/ABS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制备的材料,通过向PC/ABS中添加导电剂,简化电镀工艺,但导电剂会对材料的冲击强度产生不利影响,直接影响实际应用。
本发明创造性地向PC/ABS体系添加滑动接枝聚合物,一方面滑动接枝聚合物表面的羟基可以与基体作用,向基体表面滑移,在强酸刻蚀时表面的组分脱落,增大刻蚀面积,提高电镀结合力,另一方面该聚合物与PC/ABS相容性好,可以起到增容增韧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PC/ABS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备的PC/ABS材料具有电镀性能优异、综合性能良好的优点,在电镀PC/ABS材料领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本发明所制备的PC/ABS材料的配方包括以下组成:
聚碳酸酯20-70重量份,
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20-70重量份,
滑动接枝聚合物0.1-15重量份,
其中,所述聚碳酸酯、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滑动接枝聚合物共计为100重量份。
优选地,本发明的组合物包括以下组成
聚碳酸酯25-65重量份,
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25-65重量份,
滑动接枝聚合物0.3-12重量份,
其中,所述聚碳酸酯、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滑动接枝聚合物共计为100重量份。
更优选地,本发明的组合物包括以下组成:
聚碳酸酯30-60重量份,
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30-60重量份,
滑动接枝聚合物0.5-10重量份,
其中,所述聚碳酸酯、苯乙烯-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滑动接枝聚合物共计为100重量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未经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32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强瞬态信号数据压缩方法
- 下一篇:一种普洱茶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