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体近岸水生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34303.1 | 申请日: | 201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572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凌利宏;余云云;梁慧元;夏得月;韩志超;邵百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大地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创***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生植物群落 构建 种植区 近岸 水生植物 水体 浅水区 植物群落 生态环境保护 水体污染修复 生态稳定性 水体透明度 沉水植物 浮水植物 横向分布 横向结构 景观效果 水体净化 挺水植物 重要意义 病虫害防治 生植物 水深 杂草 自然环境 搭配 种植 | ||
本发明涉及水生植物构建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体近岸水生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选择水深低于0.6米的浅水区作为种植区;S2.在种植区构建水生植物群落:采用纵向和横向结构设计,从临岸到浅水区依次为临岸水陆两生植物(A区)、挺水植物(B区)、浮水植物(C区)和沉水植物(D区);S3.种植后应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及时对种植区的杂草等有害植物进行清除。由多种植物从纵向与横向分布的综合水生植物群落有较强的水体净化作用,提高水体透明度,降低COD、TP和TN浓度,各种水生植物科学合理搭配,增强植物群落与当地自然环境的适应性,维持生态稳定性,对水体污染修复,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水体近岸景观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群落构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体近岸水生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水体污染严重,但改良和治理技术还有待提高,由于垃圾废弃物的乱扔乱弃,废水废渣的排放,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各种藻类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影响水体原有的生态平衡体系,水质下降,原有生物大量死亡,导致水体污染更加严重。目前采用的大部分水体污染治理技术都是物理方法或者化学方法,一般都只是治标不治本,费用大甚至会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更需要积极研究环保有效的生态治理修复方法。
通过实施本发明的水生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可以为水域周边提供美丽的景观观赏价值,同时多种植物组合的多重作用,很好地作用于水体污染治理与修复的生态工程中,降低水体中N,P等含量,有效净化水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水体近岸水生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通过所述构建方法获得的植物群落,生长能力强,抗性好,维护成本低,花期超过7个月,景观效果好,提高生物多样性,增强自净能力,净化水体,水体透明度提高,化学需氧量、总磷、总氮浓度降低,而且该生物净化方法减少二次污染,建立持续生态环保植物群落结构。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水体近岸水生植物群落的构建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
S1.选择水深低于0.6米的浅水驳岸区作为水生植物种植区。
S2.在选定的种植区构建水生植物群落:所种植的水生植物在空间上采用纵向结构设计和横向结构设计分布;从临岸到浅水区依次为临岸水陆两生植物(A区)、挺水植物(B区)、浮水植物(C区)和沉水植物(D区)。
S3.种植完成后应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及时对种植区的杂草、其他有害植物进行清除。
不同水生植物的性状差异,基因型的不同等,其净化能力,园林效果都有所不同,尤其是植物群落的综合配植作用,不同水生植物配置而成的群落会产生不同生态恢复力和稳定性,同时其水质净化效果以及景观绿化作用也有所差异。
优选的,步骤S2所述水生植物的纵向结构设计和横向结构设计分布具体如下。
纵向结构设计:将水生植物种植区分为下层沉水植物、中层浮水植物、上层挺水植物和临岸水陆两生植物,多者组合配置于种植区。
横向结构设计:将水生植物种植区分为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临岸水陆两生植物按照S型弯曲状条带首尾交错分布设计,从临岸到浅水区依次为临岸水陆两生植物(A区)、挺水植物(B区)、浮水植物(C区)和沉水植物(D区)。
优选的,临岸水陆两生植物为常绿水生鸢尾,铜钱草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组合。
优选的,挺水植物为芦苇,香蒲、千屈菜、黑三棱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组合。
优选的,浮水植物为睡莲,荇菜,凤眼莲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组合。
优选的,沉水植物为黑藻、穗状狐尾藻、金鱼藻、微齿眼子菜中任意一种或两种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大地园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大地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43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效能水体修复装置
- 下一篇:利用鼠尾藻去除污染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