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装配式住宅地下室结构膨胀加强带无缝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34576.6 | 申请日: | 201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06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肖宇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2 | 分类号: | E02D31/02 |
代理公司: | 31216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恒康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强带 无缝施工 膨胀 地下室 装配式住宅 墙板 地下室底板 混凝土结构 结构整体性 成本费用 基础底板 基础结构 施工步骤 时间周期 有效解决 整体浇筑 质量安全 后浇带 施工 浇筑 渗漏 室外 地下 节约 | ||
1.一种装配式住宅地下室结构膨胀加强带无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地下室底板膨胀加强带无缝施工,在地下室底板原后浇带部位设置垫层,垫层上方设有防水卷材,防水卷材上方为地下室底板,地下室底板中分别设置板底加强钢筋、板面设置加强钢筋,在板底加强钢筋与板面设置加强钢筋之间设置膨胀加强带,膨胀加强带的两侧分别设有止水钢板,地下室底板膨胀加强带无缝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1)、按设计标高浇灌混凝土垫层,垫层上表面铺设一层防水卷材,卷材防水层铺设宽度超过膨胀加强带宽度区域各200mm以上;
(2)、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加工、绑扎好底板的各种型号钢筋,并要求进行验收合格;在膨胀加强带宽度区域的板底、板面设置加强钢筋,加强钢筋间距150mm,并锚入基础墙板的锚固长度大于2000mm;
(3)、在膨胀加强带两侧安装止水钢板,并安装热镀锌快易收口网或钢丝网,加钢支撑进行牢固固定;
(4)、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安装浇筑混凝土模板,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
(5)、膨胀加强带混凝土浇筑顺序:以膨胀加强带为中心从两侧逐步向膨胀加强带方向分层浇筑,最后再浇筑膨胀带混凝土;膨胀加强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较带外两侧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并按比例添加微膨胀剂,每层混凝土做到基本同时浇筑同时振捣;
(6)、膨胀加强带浇筑后,12小时内表面覆盖湿毡、湿麻布进行浇水养护或涂刷混凝土养护剂进行养护14天以上,混凝土未达到设计强度之前,不得堆放重物;
b、地下室外墙板膨胀加强带无缝施工,在地下室外墙板原后浇带部位设置垫层,垫层上方设有防水卷材,防水卷材上方为地下室外墙板,地下室外墙板中分别设置墙板外侧面底加强钢筋、墙板内侧面加强钢筋,在墙板外侧面底加强钢筋、墙板内侧面加强钢筋之间设置膨胀加强带,膨胀加强带的两侧分别设有止水钢板,地下室外墙板膨胀加强带无缝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1)、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加工、绑扎好外墙板的钢筋,并要求进行验收合格;在膨胀加强带宽度区域的外墙板内侧面、外侧面设置加强钢筋;
(2)、在膨胀加强带两侧安装止水钢板,并安装成品热镀锌快易收口网或钢丝网,加钢支撑进行牢固固定,用以隔离、封堵并防止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遗留在膨胀加强带中;
(3)、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安装内外浇筑混凝土模板,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
(4)、浇筑混凝土顺序:以膨胀加强带为中心从两侧逐步向膨胀加强带方向分层浇筑,最后再浇筑膨胀带混凝土;膨胀加强带的混凝土强度等级较带外两侧的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一级,并按比例添加微膨胀剂,每层混凝土做到基本同时浇筑同时振捣;
(5)、膨胀加强带浇筑后,12小时内表面覆盖湿毡、湿麻布进行浇水养护或涂刷混凝土养护剂进行养护14天以上;
(6)、在混凝土基层干燥并清理干净后,铺设一层防水卷材;
(7)、混凝土基层为采用MU7.5烧结砖配合1:2水泥砂浆砌200mm厚砖砌体裁保护层,膨胀加强带区域两侧的砌筑宽度超过200mm,以进一步提高防渗漏效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住宅地下室结构膨胀加强带无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层为混凝土垫层,垫层厚度≥20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住宅地下室结构膨胀加强带无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卷材为SBS改性沥清防水卷材,卷材厚度4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住宅地下室结构膨胀加强带无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直径不小于1mm,网眼尺寸小于5m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住宅地下室结构膨胀加强带无缝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砖砌体采用1:2水泥砂浆,掺加水泥用量的5%的防水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五冶集团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457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