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34833.6 | 申请日: | 201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776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丁市召;胡育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52 | 分类号: | H01Q1/52;H01Q1/48;H01Q1/24;H01Q1/22;H04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徐静;刘芳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移动 终端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至少包括:可折叠的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所述第一壳体组件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组件的第二端内设置有第一天线分支以及第一金属本体;在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内第二端内设置有第二天线分支以及第二金属本体;所述第二金属本体与所述第二天线分支的天线辐射体平行;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贴合,所述第一金属本体和所述第二金属本体平行,所述第一金属本体接地,所述第二金属本体位于所述第一天线分支和所述第二天线分支之间。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中天线隔离度较高而且不影响天线的方向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天线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产品的技术更新及产品的快速迭代,对手机或可穿戴设备等产品的设计形态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设计方案,如折叠屏、柔性屏等设计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同时,5G技术作为下一代通信技术,在移动终端例如手机、物联网设备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提高移动终端信号的质量及传输速率,多天线技术成为5G技术必然的趋势。与此同时,现有移动终端大屏化、全金属化的设计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越来越小的净空环境下随着天线设计数量成倍的增加,天线的高辐射效率、高隔离度设计也成为移动终端的设计难题。
目前,近距离同频多天线的隔离度设计主要采用不同天线辐射体间的接地耦合走线增加天线隔离度,但其缺点是导致天线的方向性偏向非隔离走线一侧方向,对全向天线的性能产生方向性影响,会导致某方向信号的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以提高移动终端中天线的隔离度,而且对天线的性能影响较小。
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可折叠的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所述第一壳体组件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的第一端连接;
在所述第一壳体组件的第二端内设置有第一天线分支以及第一金属本体;
在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内第二端内设置有第二天线分支以及第二金属本体;所述第二金属本体与所述第二天线分支的天线辐射体平行;
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贴合,所述第一金属本体和所述第二金属本体平行,所述第一金属本体接地,所述第二金属本体位于所述第一天线分支和所述第二天线分支之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至少包括:可折叠的第一壳体组件和第二壳体组件;所述第一壳体组件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壳体组件的第二端内设置有第一天线分支以及第一金属本体;在所述第二壳体组件内第二端内设置有第二天线分支以及第二金属本体;所述第二金属本体与所述第二天线分支的天线辐射体平行;在所述移动终端处于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一壳体组件和所述第二壳体组件贴合,所述第一金属本体和所述第二金属本体平行,所述第一金属本体接地,所述第二金属本体位于所述第一天线分支和所述第二天线分支之间,使得移动终端在折叠状态下,第一金属本体和第二金属本体接地,在第一天线分支和第二天线分支之间形成隔离走线,使得天线隔离度较高,而且移动终端在展开状态下,第一金属本体和第二金属本体之间距离较远,不会形成耦合效应,不具有隔离功能,因而不影响天线的方向性。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另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实施例的第一壳体组件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实施例的第二壳体组件剖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48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