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调姿态的手柄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37476.9 | 申请日: | 2019-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621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4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强;孔龙阳;桑蔚;张冲;王明超;许辉;杨少康;谢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G1/10 | 分类号: | G05G1/10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 61204 | 代理人: | 陈星 |
地址: | 710065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调 姿态 手柄 固定 装置 | ||
1.一种可调姿态的手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俯仰姿态调节机构以及方位高度姿态调节机构;
所述方位高度姿态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调节杆(1a)、第二调节杆(1b)、第一保险扣件(1c)、第一X型构件(1d)、第二X型构件(1e)、第一弹簧(1f)、插销件(1g)和快拆构件(1h);
其中第二调节杆(1b)和第一调节杆(1a)为空心管状结构;第二调节杆(1b)管体侧壁上密布有调节孔,第一调节杆(1a)套入第二调节杆(1b)内侧,且通过第一保险扣件(1c)能够实现第一调节杆(1a)与第二调节杆(1b)轴向相对运动的锁紧与释放;
第一X型构件(1d)和第二X型构件(1e)在中部通过插销件(1g)形成X型结构,插销件(1g)两端插入第一X型构件(1d)侧面的销孔内;X型结构处于第一调节杆(1a)与第二调节杆(1b)的空心管内,且第一X型构件(1d)和第二X型构件(1e)的下部具有向外侧的凸起,所述凸起能够插入第二调节杆(1b)管体侧壁上的调节孔内;X型结构上部安装有第一弹簧(1f),所述第一弹簧(1f)为压缩弹簧,能够保持X型结构处于撑开状态;
所述快拆构件(1h)固连于第一调节杆(1a)顶部,快拆构件(1h)上具有导向杆和卡扣孔;
所述俯仰姿态调节机构(2)包括壳体(2a)、第一棘轮构造(2b)、第二棘轮构造(2c)、旋转杆(2d)、第二弹簧(2e)、手柄处理板(2g)、第三弹簧(2k)和俯仰单独调节构件(2m);
所述壳体(2a)上具有导向孔和卡扣板,能够与快拆构件(1h)上的导向柱以及卡扣孔配合,实现快拆构件(1h)与俯仰姿态调节机构(2)快速拆装;所述壳体(2a)上还具有轴向的台阶通孔;
所述第一棘轮构造(2b)为具有中心通孔的环形棘轮;两个第一棘轮构造(2b)固定安装在壳体(2a)轴向通孔的两端,且第一棘轮构造(2b)的棘齿朝向壳体(2a)内部;
所述第二棘轮构造(2c)为沿轴向具有中心通孔的分段结构,从一端向另一端依次为光孔段、台阶面上具有棘齿的台阶段和侧面具有轴向凹槽的配合段;两个第二棘轮构造(2c)相对安装在壳体(2a)的台阶通孔内,其中光孔段穿过第一棘轮构造(2b)的中心通孔伸出壳体(2a),台阶段中台阶面上的棘齿与第一棘轮构造(2b)的棘齿相对应;
所述旋转杆(2d)安装在壳体(2a)的轴向台阶通孔内,并且两端伸入第二棘轮构造(2c)的轴向中心通孔内;所述旋转杆(2d)的外侧面具有沿轴向分布的条状凸起,所述条状凸起能够与第二棘轮构造(2c)中配合段的轴向凹槽配合,实现同步转动;
所述第二棘轮构造(2c)中的配合段上套有第二弹簧(2e);所述第二弹簧(2e)为压缩弹簧,两端受第二棘轮构造(2c)台阶段和壳体(2a)轴向台阶通孔的内部台阶面约束,能够驱动第二棘轮构造(2c)台阶面上的棘齿与第一棘轮构造(2b)的棘齿相配合;
所述第二棘轮构造(2c)的光孔段外端伸入手柄(3)中,与手柄(3)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棘轮构造(2c)的配合段外端与第一X型构件(1d)或第二X型构件(1e)的上端固定连接;
所述俯仰单独调节构件(2m)穿过手柄(3)和第二棘轮构造(2c)的轴向中心通孔,一端顶住旋转杆(2d)的端部,另一端从手柄(3)中露出,当轴向按压俯仰单独调节构件(2m)从手柄(3)中露出的一端时,能够轴向推动旋转杆(2d),使旋转杆(2d)上的条状凸起与该侧的第二棘轮构造(2c)中配合段的轴向凹槽轴向分离;
所述俯仰单独调节构件(2m)上套有第三弹簧(2k);所述第三弹簧(2k)为压缩弹簧,两端分别受第二棘轮构造(2c)光孔段内侧凸起以及旋转杆(2d)端面约束,能够俯仰单独调节构件(2m)被松开后,驱动旋转杆(2d)恢复到条状凸起与两侧第二棘轮构造(2c)中配合段的轴向凹槽均配合的位置;
所述壳体(2a)内部还固定有手柄处理板(2g),手柄控制信号通过手柄处理板传递到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调姿态的手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调节杆(1b)管体顶部内腔有阶梯,第一调节杆(1a)管体底部具有倒钩结构,当第二调节杆(1b)套在第一调节杆(1a)外侧时,第二调节杆(1b)管体顶部内腔阶梯与第一调节杆(1a)管体底部倒钩结构配合,防止第一调节杆(1a)与第二调节杆(1b)脱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未经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747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压产生电路
- 下一篇:一种可自适应调整的图像帧间变频方法及存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