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相流量快速分离计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38115.6 | 申请日: | 201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49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周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市欣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34 | 分类号: | E21B43/34;E21B47/00 |
代理公司: | 大庆禹奥专利事务所 23208 | 代理人: | 朱林;杨立芹 |
地址: | 163000 黑龙江省大庆***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相 流量 快速 分离 计量 装置 | ||
一种多相流量快速分离计量装置,涉及油田设备技术领域,它包括分离罐、液位控制罐和控制箱,分离罐底端设有装置架,装置架环绕设有环形管,环形管一侧与进料口连通,环形管上设有分离机构,分离机构盘绕在分离罐外,分离机构与环形管和分离罐内部连通,分离罐顶端通过管道一与液位控制罐顶端连接,分离罐底端通过管道四与液位控制罐底端连接,液位控制罐顶端通过管道二与管道六连通,液位控制罐上部通过管道三与管道六连通,液位控制罐下部通过管道五与管道六连通,液位控制罐罐体上设有液位计。本多相流量快速分离计量装置达到了多相流量快读分离连续计量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多相流量快速分离计量装置。
背景技术:
原油单井计量便于掌握油田地下油藏分布总况,以及石油生产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单井产液是呈多相,间歇脉冲流,不规则不稳定,故原油单井分离并计量一直是一个急需解决又难于解决的问题。
现有的单井计量一般有玻璃管计量、软件计量等等,玻璃管计量是国内油田普遍采用的传统方法,采用容积法间歇量油的方式来折算产量,由于单井产量不规则不稳定,需要多次重复测量取平均值,特别是气液比低的油井,测量周期长,相对费时,更为严重的是,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后,分离器内发生结垢、结淤现象,致使测量容积变小,测量结果就会变大,容积法量油也就失去了依据,而软件量油相对计量精度较差,以往也有一些应用于油田的在线连续计量装置,由于单井产出物是呈多相间歇脉冲流特点,气液两相流量并非理想状态下均匀混合,流态不规则不稳定,经常会出现间断出液出气现象,且气液流量忽大忽小,如果没有有效的控制与处理的话,就无法保证进入流量计的介质满足流量计精度测量的前提。在上述工况条件下一定会出现在某个时段气、液两相介质相互串相(即气体串入液体管线;液体串入气体管线);还有在流量忽大忽小,间断流的情况下也无法保证流量计的测量精度,一定要做缓冲处理,让进入流量计介质流速在某个时段呈递增或递减或相对平稳。在上述两种工况下均无法让流量计正常工作,固现有应用于油田的很多在线连续计量装置由于在前端并未真正做到满足流量计的精度测量前提,同时,针对混输泵站来液量大的情况,也无法做到快速气液分离,所以测量效果并不理想,并未真正解决在线多相流的精度测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多相流量快速分离计量装置,它实现油、气、水在线智能连续计量,完成了数据自动测量、自动采集、自动统计和自动分析的工作,解决了单井多相流计量精度差的问题,达到了多相流在线快速分离,连续计量及分析的目的。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分离罐、液位控制罐和控制箱,分离罐底端设有装置架,装置架环绕设有环形管,环形管一侧与进料口连通,环形管上设有分离机构,分离机构盘绕在分离罐外,分离机构与环形管和分离罐内部连通,分离罐顶端通过管道一与液位控制罐顶端连接,分离罐底端通过管道四与液位控制罐底端连接,液位控制罐顶端通过管道二与管道六连通,液位控制罐上部通过管道三与管道六连通,液位控制罐下部通过管道五与管道六连通,液位控制罐罐体上设有液位计。
所述的分离机构包括螺旋盘管和下盘旋管,螺旋盘管和下盘旋管个数均为若干个且个数相等,螺旋盘管由下至上盘绕在分离罐外,螺旋盘管底端均与环形管连通,且螺旋盘管底端端口均等分布在环形管顶端圆周面上,螺旋盘管顶端端口汇入分离罐内与分离罐内部连通,所述的下盘旋管由上至下依次盘旋在分离罐外且与螺旋盘管相交相通,下盘旋管与螺旋盘管形成若干个交汇点。
所述的下盘旋管的顶端端口与分离罐顶部相通,下盘旋管底端端口伸入分离罐内与分离罐内部连通,下盘旋管底端端口位于分离罐中上部。
所述的下盘旋管的管径大于螺旋盘管的管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市欣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大庆市欣正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81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