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方向盘减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38756.1 | 申请日: | 201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396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何水龙;汤涛;许恩永;叶明松;郑伟光;鲍家定;刘夫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2D1/11 | 分类号: | B62D1/11;F16F15/03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刘梅芳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方向盘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方向盘减振系统,包括方向盘内部减振组合体,所述方向盘内部减振组合体包括减振结构体和环绕设置在减振结构体周边的一组电磁减振单元,所述电磁减振单元设有铁芯和磁性相反的上永磁磁铁和下永磁磁铁,方向盘转柱支座上的方向盘转柱伸入方向盘外壳内,所述减振结构体设在方向盘转柱上,减振结构体包括从上往下依次顺序靠接的上限位橡胶板、稳定橡胶垫、气囊固定座、气囊、动力减振器阵列、动力吸振器承接板、转柱上限位螺母、圆盘阻尼器、下限位橡胶板和稳定橡胶垫,上限位橡胶板上端靠接在方向盘内的上限位隔离板上,稳定橡胶垫靠接在方向盘外壳下支撑壳体内的底部。这种系统成本低、方便拆卸连接、减震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减振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方向盘减振系统。
背景技术
在车辆工程领域中,方向盘是直接影响司乘人员驾驶感受的主要车身部件,因此有效地控制方向盘振动具有重要意义。方向盘振动主要原因源于车架和驾驶室的振动传递以及转向系统结构频率与振动激励频率的耦合共振效应等。在方向盘的振动控制手段上,传统的主流方向盘振动控制方法是通过在转柱与方向盘连接处添加整块的动力吸振器来实现吸收方向盘振动时的能量,然而,整块动力吸振器可控制方向盘的较大幅度的振动但效果有限,且很难抑制低频小幅度的传递振动,此外传统的动力吸振器质量较大且形状不对称,质量上的分布不均匀使得动力吸振器在贴附于转向盘上时很容易随着振动幅度不同而剥离,因此难以获得较好的控制效果,且维护成本高,难以调整和拆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方向盘减振系统,这种系统成本低、方便拆卸连接、减震效果好。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方向盘减振系统,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包括方向盘内部减振组合体,所述方向盘内部减振组合体包括减振结构体和环绕设置在减振结构体周边的一组电磁减振单元,所述电磁减振单元设有铁芯和磁性相反的上永磁磁铁和下永磁磁铁,其中,上永磁磁铁的一端连接铁芯,上永磁磁铁和铁芯的外壁设有环绕的电磁线圈弹簧,铁芯一端固定在方向盘内的上限位隔离板上,铁芯的另一端正对下永磁磁铁的中心,下永磁磁铁的中心呈下凹状,下凹部的中心为通孔,通孔中设有红外测距传感器,下永磁磁铁的底部设有带孔的电磁单元下橡胶垫,方向盘转柱支座上的方向盘转柱伸入方向盘外壳内,所述减振结构体设在方向盘转柱上,减振结构体包括从上往下依次顺序靠接的上限位橡胶板、稳定橡胶垫、气囊固定座、气囊、动力减振器阵列、动力吸振器承接板、转柱上限位螺母、圆盘阻尼器、下限位橡胶板和稳定橡胶垫,上限位橡胶板上端靠接在方向盘内的上限位隔离板上,稳定橡胶垫靠接在方向盘外壳下支撑壳体内的底部,转柱上限位螺母与方向盘转柱配合固定,方向盘转柱连接有稳定橡胶垫来保证减振结构体的工作稳定性。
所述动力减振器阵列设有一组动力减振器,动力减振器包括设置在橡胶块固定板上的呈圆柱状橡胶块,橡胶块固定板和橡胶块连为一体的外部设有对称的动力吸振器上限位环和动力吸振器下限位环,上限位环和动力吸振器下限位环构成动力吸振器约束座。
所述方向盘外壳与方向盘转柱支座之间设有密封橡胶垫圈,密封橡胶垫圈防止外界灰尘进入。
所述方向盘外壳与上限位隔离板之间为空气气囊和喇叭总成。
所述圆盘阻尼器包括上凸板和下凸板,上凸板间隔设有向下伸出的一组凸起,凸起的外壁部设有槽,下凸板间隔设有向上开口的一组凹槽,向下伸出的一组凸起伸入向上开口的一组凹槽内,下凸板和上凸板啮合时有间隙,便于啮合时的损耗气体的放出,上凸板和下凸板的工作行程由转柱上限位螺母进行控制。
所述电磁减振单元中的下永磁磁铁和上永磁磁铁采用啮合的方式配合。
所述红外测距传感器和电磁线圈弹簧电连接,红外测距传感器和电磁线圈弹簧的电流由集中线束进行引入,集中线束与汽车的中央控制单元连接,将红外测距传感器的信号导入中央控制单元,并将中央控制单元的反馈输送电流输送到电磁线圈弹簧中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875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地形车及其转向系统
- 下一篇:一种角度与高度可调节的方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