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动机罩内外板包边后的连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38927.0 | 申请日: | 201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49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范艳军;王子欣;周林柱;张晓胜;姚远;高建昊;崔颖;牟朝杰;李金宝;刘春柏;周明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3/00 | 分类号: | B23P23/00;B23K26/21;B21D39/02 |
代理公司: | 22201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朱世林;张晶<国际申请>=<国际公布>= |
地址: | 130011吉林省长春市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动机罩 内外板 包边 焊接贴合面 生产效率 焊缝 激光束 烘干 涂装 有效防止发动机 熔化 发动机罩外板 光学对焦系统 激光束传送 电泳 工艺难题 焊接变形 降低设备 运输过程 专用夹具 耦合光纤 翻转 变形量 激光头 离焦量 一字线 窜动 对焦 滑移 夹紧 母材 内板 套合 车身 机器人 保证 投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罩内外板包边后的连接方法,首先对套合后的发动机罩外板与内板进行包边,通过专用夹具将包边后的发动机罩固定并夹紧,机器人持激光头借助一字线光学对焦系统完成激光束的对焦与离焦量的设定,通过耦合光纤将激光束传送至内外板焊接贴合面处,激光束熔化焊接贴合面处的两侧母材形成焊缝。本方法可有效避免裂纹、气孔等缺陷的产生,焊缝强度高、刚性好、焊接变形小、生产效率高,可有效防止发动机罩在运输过程中内外板窜动以及解决发动机罩经涂装电泳、烘干后变形量大的工艺难题。同时可保证发动机罩经涂装360度翻转30圈后内外板不产生滑移,减少烘干工序,降低设备投资及占地面积,提高车身品质及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制造车身连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罩内外板包边后的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受造型及行人保护影响,发动机罩形状大且结构简单,强度及刚度不足,在涂装电泳过程中受电泳液冲击力大,经电泳、烘干后变形量大,导致发动机罩与前格栅、前大灯、翼子板之间的间隙、面差难以保证。目前发动机罩内外板包边后主要采用单面点焊连接,为解决经涂装电泳、烘干后变形量大的难题,需要提高单面点焊的连接强度及刚度;增加单面点焊电流与压力后,对发动机罩外表面面品影响较大,导致现单面点焊工艺难以同时保证强度与面品。同时,为提高涂装电泳后面漆质量,涂装拟采用360度翻转工艺,现单面点焊工艺无法保证涂装360度翻转过程中发动机罩内外板不窜动、滑移,制约涂装电泳360度翻转工艺的应用。
随着汽车行人保护法规要求越来越严格,发动机罩的强度设计趋于越来越软,使得后期发动机罩经涂装电泳、烘干变形的控制难度加大,急需寻求一套方法进行有效预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罩内外板包边后的连接方法,相比于现有的电阻点焊单面焊接,激光焊接焊接强度高、刚性好、焊接速度快,可实现发动机罩内外板包边后的连接,防止发动机罩在搬运过程中内外板窜动,解决发动机罩经涂装电泳、烘干后变形量大的难题,同时可保证涂装360度翻转过程中发动机罩内外板不窜动、滑移。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罩内外板包边后的连接方法,用于将包边后的发动机罩内板及外板进行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发动机罩外板与内板套合在一起,采用如下三种方式中的一种对套合后的发动机罩外板与内板进行包边压合,外板翻边压平后与内板贴合后形成的角接面即为发动机罩内外板焊接贴合面:
方式一:采用专机压合方式。机器人带抓手将套合好的内外板总成零件放置于胎膜内;工件在胎膜内自动定位;工件定位后,压料板将工件压紧;电机驱动预翻镶块或胎膜动作,将外板翻边翻至45度左右;电机驱动压紧镶块或胎膜动作,将外板翻边压平;翻边结束后,压紧机构和定位自动打开。
方式二:采用压机压合方式。人工或自动将套合好的内外板总成零件放置于胎模内;压机滑块下降,驱动模具闭合,实现翻边压紧;滑块上升,模具打开。
方式三:采用机器人滚边压合方式。人工或机器人抓取套合好的内外板总成零件放置于胎模内;气缸驱动压料板定位销及压紧机构定位、压紧工件;机器人接受启动信号,持滚边头按设定轨迹滚边;滚边结束后,压料板自动打开。
步骤二、将包边压合后的发动机罩总成转运至焊接夹具上,通过夹具将包边压合后的发动机罩总成进行定位并夹紧,使发动机罩内外板焊接位置贴合面贴合良好;
步骤三、工件及夹具保持不动,机器人持激光头借助一字线光学对焦系统完成激光束的对焦与离焦量的设定,离焦量为-4mm~+4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89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