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筋土挡墙长期稳定性的微生物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39538.X | 申请日: | 201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444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张飞;温友鹏;高玉峰;戴光宇;朱玉明;何乃福;杭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29/02 | 分类号: | E02D2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孙淑君 |
地址: | 211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筋土 挡墙 长期 稳定性 微生物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加筋土挡墙长期稳定性的微生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筋土挡墙包括加筋土结构、管道结构和检测结构,所述加筋土结构包括若干横向的填土层(12)以及设置于两层填土层之间的土工格栅(5),所述管道结构包括纵向贯穿整个加筋土结构的若干导管(1),所述导管(1)上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孔洞(13),所述导管(1)的顶部设置有塞子(4),所述导管(1)的外围包裹有土工布(11),所述导管(1)中可在指定位置使用微生物浆液(17)对于加筋土挡墙进行注浆加固,检测结构包括设置在导管(1)之间的检测土工格栅应力应变的传感器(6),所述加筋土结构的墙面、墙背及基底三面设置有碎石排水层(10),所述碎石排水层(10)和加筋土结构之间设置有土工布(11),位于所述加筋土结构墙面的碎石排水层(10)的外侧设置有墙面板(7),所述墙面板(7)底部设置有面板基础(8),所述加筋土挡墙的墙趾处设置有排水沟(9);
所述加筋土挡墙长期稳定性的微生物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平整场地,在待建造挡土墙的位置及后面,铺设碎石排水层(10)以及土工布(11),按照设计的位置固定导管底座(3),安装底层导管(1),再填筑一层填土层(12),铺设一层土工格栅(5);
(2)通过连接管(2)安装下一节导管(1),再次回填一层填土层(12),铺设一层土工格栅(5);
(3)重复第(1)步骤和第(2)步骤,直至铺设至挡土墙设计标高,在铺设每一层土工格栅(5)时,同步安装墙面板(7)、前面的碎石排水层(10)和土工布(11)以及配套的传感器(6);
(4)根据传感器(6)传输至监测设备的数据对筋材内力发挥情况进行评价,当某处出现筋材内力弱化现象时,使用微生物浆液(17)对导管(1)内的指定位置进行注浆加固,可根据初次注浆加固后筋材内力发挥的修复情况,动态调整注浆液的浓度和注浆次数;注浆加固的方法为:使用连接好橡胶塞(16)的长细杆(14)套入套管(15)中,使橡胶塞(16)塞入到套管(15)中,构成拉拔装置;将拉拔装置底部通到待加固位置的下端,使用长细杆(14)将套管(15)中的橡胶塞(16)顶出将导管(1)的截面堵上;将微生物浆液(17)从套管(15)与导管(1)之间的环状空隙内注入进行注浆加固;注浆结束后将橡胶塞(16)拉回到套管(15)内,将整个拉拔装置同时收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筋土挡墙长期稳定性的微生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在挡墙平面布置上采用梅花桩型相间分布,水平间距为1-2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筋土挡墙长期稳定性的微生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包括若干长度相同的短管,相邻短管之间通过连接管(2)相连,所述连接管(2) 位于所述土工格栅(5)的位置,所述连接管(2)的外径小于土工格栅(5)的网格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筋土挡墙长期稳定性的微生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连接管(2)、导管底座(3)和塞子(4)的材质为PVC或PE,所述导管(1)的外径为20-30mm,壁厚为2-3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筋土挡墙长期稳定性的微生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13)的孔径为3-5mm,纵向孔间距为100-300mm,所述导管(1)同一高度的环向设置有4-6个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筋土挡墙长期稳定性的微生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的底部连接有导管底座(3),所述导管底座(3)和底层土工布(11)通过胶水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筋土挡墙长期稳定性的微生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6)是柔性位移计或电阻应变片,所述传感器(6)在包含导管(1)的纵向平面上采用梅花桩型相间布设,间隔1-3层填土层(12)布置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筋土挡墙长期稳定性的微生物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碎石排水层(10)的厚度不小于3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953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