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泵热水器除霜控制方法、装置及热泵热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39821.2 | 申请日: | 201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27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陈梓杰;刘为爽;梁郁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47/02 | 分类号: | F25B4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付登云 |
地址: | 519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水器 除霜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涉及热泵热水器除霜控制方法、装置及热泵热水器,属于热泵热水器除霜控制技术领域。本申请方法包括:获取环境温度和水箱水温,以及获取蒸发器盘管温度和/或压缩机吸气温度;根据预设的环境温度区间和水箱水温区间两者与除霜温差超限条件的对应关系,确定环境温度和水箱水温在对应环境温度区间和水箱水温区间两者下的除霜温差超限条件,其中,除霜温差超限条件包括:在对应环境温度区间和水箱水温区间两者下,环境温度与蒸发器盘管温度之间温差的超限条件,和/或,环境温度与压缩机吸气温度之间温差的超限条件;根据确定出的除霜温差超限条件对是否进入除霜运行进行控制。通过本申请有助于提升热泵热水器除霜进入的控制精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热泵热水器除霜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热泵热水器除霜控制方法、装置及热泵热水器。
背景技术
热泵热水器是利用逆卡诺原理,通过工质将低品位热源中的热量传递到水中从而制取热水的设备。以空气源热水器为例,通过蒸发器从空气中吸收热量,通过工质将空气中的热量传递到水中,实现制备热水。在冬季环境温度低的天气使用空气源热水器时,蒸发器上往往会结霜,由此降低热水器的热水制备效果。为了解决蒸发器上结霜会降低热水器制备热水效果的问题,市面上的热泵热水器产品,在其制备热水过程中具备自动除霜功能。
在热泵热水器的实际使用中,常会出现除霜进入时机不准确的问题,比如,出现有霜不除或者无霜除霜。其中,除霜进入的控制方式粗放是一个重要原因,以通过环境温度和蒸发器盘管温度之间的温差判定是否进入除霜为例,将环境温度和蒸发器盘管温度之间的温差与一个预设值进行比较,当大于该预设值时,即判定进入除霜。在实际应用中,该除霜进入的控制方式粗放简单,虽然使其适用范围宽泛,但是在控制精度上却有所降低,导致除霜不合理、除霜不干净等问题发生概率增加。
发明内容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热泵热水器除霜控制方法、装置及热泵热水器,有助于提升热泵热水器除霜进入的控制精度。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
本申请提供一种热泵热水器除霜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环境温度和水箱水温,以及获取蒸发器盘管温度和/或压缩机吸气温度;
根据预设的环境温度区间和水箱水温区间两者与除霜温差超限条件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水箱水温在对应所述环境温度区间和所述水箱水温区间两者下的所述除霜温差超限条件,其中,所述除霜温差超限条件包括:在对应所述环境温度区间和所述水箱水温区间两者下,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蒸发器盘管温度之间温差的超限条件,和/或,所述环境温度与所述压缩机吸气温度之间温差的超限条件;
根据确定出的所述除霜温差超限条件对是否进入除霜运行进行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环境温度和水箱水温,以及获取蒸发器盘管温度和/或压缩机吸气温度,包括:
获取制热运行持续时间,并当所述制热运行持续时间达到第一预设时长时,获取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水箱水温,以及获取所述蒸发器盘管温度和/或所述压缩机吸气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预设的环境温度区间和水箱水温区间两者与除霜温差超限条件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水箱水温在对应所述环境温度区间和所述水箱水温区间两者下的所述除霜温差超限条件,包括:
当所述环境温度低于或等于预设的环境温度阈值时,和/或,当所述蒸发器盘管温度低于或等于预设的第一蒸发器盘管温度阈值,且持续时间达到第二预设时长时,根据预设的所述环境温度区间和所述水箱水温区间两者与所述除霜温差超限条件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环境温度和所述水箱水温在对应所述环境温度区间和所述水箱水温区间两者下的所述除霜温差超限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98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