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桩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39879.7 | 申请日: | 2012-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1839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建新 |
主分类号: | E02D5/50 | 分类号: | E02D5/50;E02D5/48;E02D5/34;E02D5/38;E02D7/26 |
代理公司: | 南通市永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0 | 代理人: | 葛雷 |
地址: | 226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桩的施工方法,包括作为外围桩的第一桩和作为芯桩的第二桩,第一桩为现浇桩,第二桩为现浇桩或预制桩,第一桩与第二桩的中心距d=0,第二桩与第一桩的面积比S比=S2/S1,第二桩与第一桩的长度比L比=L2/L1,其中S比∈(0,1),L比0.5。本发明施工方便,合理,可根据地层情况、场地条件、周围环境以及工程量的大小,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及施工工艺,沉管、拔管系统既可以是一套装置,也可以为不同的独立装置,既可一台设备一体化施工一根桩,也可多台设备施工一根桩,还可多台设备流水作业。
本申请是申请号:201210229106.X、申请日:2012.07.02、名称“复合桩及其施工方法”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桩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沉管灌注桩、夯扩桩、预制桩的施工工艺一般碰到硬土区难以施工、难以穿越,一般采用取土引孔,损失部分承载力,往往吃力不讨好;一般碰到软土地区拼命加大加长桩获得承载力,往往费钱不讨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环保性好、性价比好,质量可靠的复合桩的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复合桩,其特征是:包括作为外围桩的第一桩和作为芯桩的第二桩,其特征是:第一桩为现浇桩,第二桩为现浇桩或预制桩,第一桩截面积为S1、总桩长为L1,第二桩截面积为S2、总桩长为L2,第一桩与第二桩的中心距d=0,第二桩与第一桩的面积比S比=S2/S1,第二桩与第一桩的长度比L比=L2/L1,其中S比∈(0,1),L比0.5;当S比∈(0,0.25)时,第二桩作为第一桩的加劲体;当S比∈(0.25,0.75)时,第一桩与第二桩相互作用形成复合桩;当S比∈(0.75,1)时,第一桩作为第二桩的薄壁环形桩;第二桩与第一桩之间的复合工作系数(摩擦力提高系数)f1-2∈(1.5,3.0)。
第一桩为现浇桩,桩身具有沿桩身扩颈、扩径、扩底、全螺纹、全直线、间互螺纹、直线中的一种或多种形式;所述现浇桩为实心桩或空心桩,其中空心桩为底部封底的笔筒型筒桩或底部不封底的空心型筒桩。
第二桩为现浇桩或预制桩;所述现浇桩具有沿桩身扩颈、扩径、扩底、全螺纹、全直线、间互螺纹、直线中的一种或多种形式;所述预制桩为实心桩或空心桩,其中空心桩内腔为全段或分段灌注钢筋混凝土的形式。
一种复合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
(一)施工第一桩:包括下列方法之一:
方法A:
(1)移机就位:移动设备,将外管就位于设定桩位上;
(2)沉管:将外管下沉至设定的深度;
(3)浇筑成型:上提内夯系统,浇筑桩身;
(4)拔管成型:拔出外管,桩成型;
方法B:
(1)移机就位:移动设备,将钻杆就位于设定桩位上;
(2)旋压下沉:将钻杆旋压下沉至设定的深度;
(3)旋拉上提:
将钻杆旋拉,同时将固化剂压灌至桩孔内,旋拉上提至设定高度,完成实心桩;
或:将钻杆旋拉,同时将固化剂注入土体,旋拉上提至设定高度,并重复旋压下沉和钻杆旋拉步骤,将固化剂与土体强制机械切削和搅拌旋压,完成实心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建新,未经朱建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3987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桩的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弹卡机械接头和混凝土桩连接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