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吸风式直接蒸汽冷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40227.5 | 申请日: | 201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12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学;李国栋;张建伟;林伟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00 | 分类号: | B01D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创佳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2 | 代理人: | 郭防 |
地址: | 10016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风式 直接 蒸汽 冷却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吸风式直接蒸汽冷却系统,包括吸风式轴流风机、换热管束、蒸汽分配管道、冷凝水收集管道、支撑平台和支撑柱,所述换热管束设于支撑平台上,由若干换热管组成,换热管的一端连接在蒸汽分配管道上,换热管的另一端连接在冷凝水收集管道上。所述吸风式轴流风机设于换热管束上方,支撑柱设于支撑平台下方。本发明采用高位设置吸风式轴流风机的方法,改善冷空气的分布情况,提高换热效率,设置动能回收式导风筒,降低运行成本,减小建设蒸汽冷却系统的占地面积,同时,近期流畅,降低支撑柱的高度,大幅节省蒸汽冷却系统初期建设的成本,并且较低的支撑柱还能够降低横切风对蒸汽冷却系统的干扰影响,提高蒸汽冷却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厂蒸汽冷却凝结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吸风式直接蒸汽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蒸汽冷凝过程是电厂基本循环中的一部分,将锅炉燃烧后产生的蒸汽以冷凝水的形式进行回收,然后通过加压水泵加压,冷凝水重新进入锅炉,完成循环过程。目前,实现蒸汽冷凝的方法主要有水冷和空冷两种,空冷又分为直接空冷和间接空冷两种,其中直接空冷依靠风机提供的冷空气完成热交换,使蒸汽降温凝结,实现冷凝水回收循环。直接空冷系统因其设备简单,运行成本低廉,节约水资源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火电厂蒸汽冷凝回收。
传统的直接空冷蒸汽冷凝系统都采用鼓风式轴流风机提供冷空气,将鼓风式轴流风机设置在换热管下方,冷空气在鼓风式轴流风机的带动下,自下而上穿过换热管,完成热交换。这种布置方式存在以下缺陷:首先,鼓风式轴流风机设于换热管下方,风机风阻较大,需要提高风机功率,进而增加了系统的运行成本;其次,换热效率较低,需要增加换热管的数量来维持电厂的正常运转,设备占地面积大;第三,由于鼓风式轴流风机设置在换热管下方,为保证冷空气进风流畅,需要将支撑平台设置在高位,初期建设成本高,需要大量钢材,进一步的,支撑平台高位布置,受到的横切风较大,横切风会干扰冷空气流动,影响换热效果,且不利于冬季防冻,因此,亟需对直接空冷蒸汽冷凝系统的结构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风式直接蒸汽冷却系统,能够提高蒸汽冷却系统的换热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和初期建设费用,减少设备占地面积,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横切风对蒸汽冷却系统的影响,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吸风式直接蒸汽冷却系统包括吸风式轴流风机、若干组换热管束、蒸汽分配管道、冷凝水收集管道、支撑平台和支撑柱。所述换热管束设于支撑平台上,换热管束由若干换热管组成,换热管的一端连接在蒸汽分配管道上,锅炉蒸汽经由蒸汽分配管道进入换热管进行冷凝,换热管的另一端连接在冷凝水收集管道上,遇冷凝结的蒸汽流入冷凝水收集管道,统一进行收集。所述吸风式轴流风机设于换热管束上方,引导冷空气由下至上穿过换热管束,冷空气与换热管中的蒸汽进行热交换,实现蒸汽的冷凝,然后从上方排出,支撑柱设于支撑平台下方,起支撑作用。
在前述的吸风式直接蒸汽冷却系统中,换热管束是重要的组成部件,换热管束的数量根据电厂规模和锅炉机组进行选择。每组换热管束中的换热管平行排列,中间留有空隙,便于通风,同一换热管束中换热管之间的距离。换热管倾斜设置在支持平台上,两端一高一低,换热管较高的一端与蒸汽分配管道连接,换热管较低的一端与冷凝水收集管道连接,便于冷凝水流出,避免冷凝水在换热管中滞留结冰堵塞等,影响蒸汽正常换热。相邻两组换热管束中的换热管分别向两侧倾斜,成V字形布置,即两组相邻的换热管束中换热管较高的一端均向外侧倾斜,换热管与水平方向组成的锐角范围为54°-72°之间,吸风式轴流风机设置在 V字形的上方,即相邻两组换热管束之间的上方,且这两组相邻的换热管束中的换热管均为顶端向外倾斜,吸风式轴流风机同时为两组换热管束提供冷空气。高位布置的吸风式轴流风机改善了冷空气的分布,能够使冷空气更均匀地穿过换热管束,提高了换热效率,减少换热管束的散热面积,既能够降低设备建设投资,也可以减少蒸汽冷却系统的占地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电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4022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