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螺旋式高效机油滤清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40700.X | 申请日: | 201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10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澳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11/03 | 分类号: | F01M11/0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油滤清器 液体漩涡 机油 内衬套 滤芯 滤芯表面 螺旋槽口 内螺旋式 进油口 从上到下 底部边沿 固定弹簧 过滤效果 机油混合 倾斜螺旋 外壳内部 液体压力 异物附着 圆筒结构 出油口 旁通阀 渗透性 异物 槽口 附着 内壁 贴合 冲刷 堵塞 外部 | ||
本发明属于机油滤清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螺旋式高效机油滤清器,包括外壳、滤芯、滤芯固定弹簧和旁通阀,底部边沿位置设有进油口、中间位置设有出油口,外壳内部设有与其内壁贴合的内衬套,内衬套高度低于圆筒结构高度,内衬套内壁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若干个不相连的螺旋槽口,若干个螺旋槽口均朝着一个方向倾斜,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机油从进油口进入到机油滤清器内后,被倾斜螺旋槽口引导和作用后形成一个液体漩涡,液体漩涡大大的提高了机油滤清器内的机油流动性,从而将附着在滤芯表面的异物冲刷出来与机油混合,避免了异物附着在滤芯表面形成堵塞,同时液体漩涡会加大滤芯外部的液体压力,提高机油的渗透性,具有高效的过滤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油滤清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螺旋式高效机油滤清器。
背景技术
发动机工作过程中,金属磨屑、尘土、高温下被氧化的积碳和胶状沉淀物、水等不断混入润滑油。机油滤清器的作用就是滤掉这些机械杂质和胶质,保待润滑油的清洁,延长其使用期限。机油滤清器应具有滤清能力强,流通阻力小,使用寿命长等性能。一般润滑系中装用几个不同滤清能力的滤清器——集滤器、粗滤器和细滤器,分别并联或串联在主油道中。(与主油道串联的叫全流式滤清器,发动机工作时润滑油全部经滤清器滤清;与之并联的叫分流式滤清器)。其中粗滤器一串联在主油道中,为全流式;细滤器并联在主油道中,为分流式。 现代轿车发动机上普遍只设有集滤器和一个全流式机油滤清器。粗滤器滤除机油中粒径为0.05mm以上的杂质,细滤器则用来滤除粒径为0.001mm以上的细小杂质。
机油滤清器有全流式与分流式之分。全流式滤清器串联于机油泵和主油道之间,因此能滤清进入主油道的全部润滑油。分流式清器与主油道并联,仅过滤机油泵送出的部分润滑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螺旋式高效机油滤清器,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在机油滤清器内部设置内衬套,内衬套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若干个不相连的倾斜螺旋槽口,机油从进油口进入到机油滤清器内后,被倾斜螺旋槽口引导和作用后形成一个液体漩涡,液体漩涡大大的提高了机油滤清器内的机油流动性,从而将附着在滤芯表面的异物冲刷出来与机油混合,避免了异物附着在滤芯表面形成堵塞,同时液体漩涡会加大滤芯外部的液体压力,提高机油的渗透性,因此具有高效的过滤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内螺旋式高效机油滤清器,包括外壳、滤芯、滤芯固定弹簧和旁通阀,所述滤芯通过滤芯固定弹簧固定在外壳内,所述外壳为圆筒结构,底部边沿位置设有进油口、中间位置设有出油口,所述圆筒结构内部设有与其内壁贴合的内衬套,所述内衬套高度低于圆筒结构高度,所述内衬套内壁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若干个不相连的螺旋槽口,所述若干个螺旋槽口均朝着一个方向倾斜,所述外壳内设有进油口连接的进油管,所述进油管自由端折弯且折弯后指向位于最下端的螺旋槽口最低位置。
进一步,所述若干个螺旋槽口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从下到上逐渐变小。
进一步,所述螺旋槽口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10度~35度。
进一步,所述内衬套内壁上方设有竖直的条形磁铁。
进一步,所述条形磁铁镶嵌在内衬套内壁上,且长度为内衬套高度的三分之一。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所述一种内螺旋式高效机油滤清器,在机油滤清器内部设置内衬套,内衬套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若干个不相连的倾斜螺旋槽口,机油从进油口进入到机油滤清器内后,被倾斜螺旋槽口引导和作用后形成一个液体漩涡,液体漩涡大大的提高了机油滤清器内的机油流动性,从而将附着在滤芯表面的异物冲刷出来与机油混合,避免了异物附着在滤芯表面形成堵塞,同时液体漩涡会加大滤芯外部的液体压力,提高机油的渗透性,因此具有高效的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澳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澳格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407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