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差异性组织工程化神经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40776.2 | 申请日: | 201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271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汤欣;孙诚;陈罡;顾晓松;杨宇民;丁斐;龚炎培;贺倩茹;王鸿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27/36 | 分类号: | A61L27/36;A61L27/38;A61L27/50;A61L27/54 |
代理公司: | 南京艾普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7 | 代理人: | 张铂 |
地址: | 22601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差异性 组织 工程 神经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差异性组织工程化神经,包括类运动神经和类感觉神经,所述类运动和类感觉神经分别包括类运动神经外管和外管内的类运动神经纤维以及类感觉神经外管和外管内的类感觉神经纤维,类运动和类感觉神经外管表面或孔隙内分别包含有运动神经来源和感觉神经来源的施万细胞和/或成纤维细胞,类运动和类感觉神经纤维表面或孔隙内分别包含有跨突触信号分子Neuroligin‑1和Neuroligin‑2。本发明选择性地使用Neuroligin‑1特异性地促运动神经元突触重塑,Neuroligin‑2特异性地促感觉神经元突触重塑,提高了运动神经细胞和感觉神经细胞的修复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差异性组织工程化神经,可差异性调控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修复。
背景技术
周围神经损伤是临床常见病,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口结构老龄化,意外事故造成的急性创伤与慢性退行性疾病导致周围神经病变呈大幅上升趋势。周围神经损伤导致患者相应部位运动与感觉功能受损,受损后功能的恢复情况主要取决于再生神经轴突对特定运动和感觉通路的精准选择性导向生长。临床上,神经修复以断端无张力直接缝合、自体或异体神经移植、以及通过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物等方式为主。由于断端直接缝合只适用于不太严重的局部创伤,自体或异体神经移植实际操作中的诸多不便与弊病,目前,周围神经修复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探索构建合适的组织工程化神经。
正常生理状态下,周围神经系统的运动、感觉神经纤维在相应的神经束膜内呈一定方向性的有序生长。而神经损伤后,若在损伤局部桥接单纯材料制成的导管,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的再生方式是无序和混乱的,存在神经纤维错接率。并且,即使后期神经纤维最终找到支配的靶器官,也已严重影响了神经再生的速度。更为严重的是,远端神经纤维末梢的效应器官由于长期失去神经支配,功能已无法完全恢复,例如靶肌肉的萎缩过程就是不可逆的。因此,在再生的早期阶段即予以适当干预,促使运动与感觉神经纤维的精准有序生长,能提高周围神经再生的速度和效率。
中国专利文献CN102908207A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物打印技术制备的组织工程神经移植物,包括外管和管内纳米纤维支架,所述外管直径1-9mm,壁厚为0.5-1mm,所述管内纳米纤维支架的直径为0.1mm,支架的根数为5-30根,支架在管内均匀分布,支架内部或者表面和外管内外表面还包覆有营养因子和/或细胞。中国专利文献CN104623738A公开了一种带有悬丝纤维支架的组织工程神经移植物,包括导管和管内纤维支架,其特征在于每根纤维支架的沿纤维长度方向上设有若干根悬丝与导管内壁相连,纤维支架通过悬丝悬挂于导管内。这些研究利用生物打印技术,使用纳米纤维作为神经细胞生长“桥梁”,保证神经细胞能够沿着纤维支架定向生长。但是在实际周围神经修复过程中,并不能很好地区分运动和感觉神经,仍然存在神经纤维错接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根据周围神经独特的解剖结构进行设计,构建一种差异性组织工程化神经,可差异性调控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修复。
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差异性组织工程化神经,包括类运动神经和类感觉神经,
所述类运动神经包括类运动神经外管和外管内的类运动神经纤维,所述类运动神经外管表面或孔隙内包含有运动神经来源的施万细胞和/或成纤维细胞,所述类运动神经纤维表面或孔隙内包含有跨突触信号分子Neuroligin-1;
所述类感觉神经包括类感觉神经外管和外管内的类感觉神经纤维,所述类感觉神经外管表面或孔隙内包含有感觉神经来源的施万细胞和/或成纤维细胞,所述类感觉神经纤维表面或孔隙内包含有跨突触信号分子Neuroligin-2。
本发明研究发现表明Neuroligin-1能特异性地促运动神经元突触重塑,Neuroligin-2能特异性地促感觉神经元突触重塑,将两者分别应用于运动和感觉神经再生能够获得非常好的神经修复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大学,未经南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407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