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压板束及其构成的热交换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40868.0 | 申请日: | 201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00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丰;胡国栋;赵国栋;常春梅;于啸;黄毓秀;李晓峰;魏筱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蓝滨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9/04 | 分类号: | F28D9/04;F28F3/02;F28F9/18 |
代理公司: | 62100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 代理人: | 马英<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201518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箱 内压板 热应力 板束 外方 嵌套 换热器外壳 薄板制造 机械应力 热交换器 主体结构 焊缝 焊缝处 抗高温 下封头 板叠 壁厚 承压 减小 打断 外部 | ||
1.一种内压板束,包括形成板束的板叠,其特征在于,该板叠(1)的上、下两端与板束上、下封头之间设置有上、下内外方箱;该上内外方箱的内方箱由第一内侧板(10)和内压紧板(6)间隔连接而成,膨胀节(5)的一端固接在上内外方箱的内方箱上,另一端固接在上内外方箱的外方箱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内侧板(10)的下端和板叠(1)上端的板束上部镶块(9)固接形成第一焊缝(11);所述下内外方箱的内方箱由第二内侧板(7)和内压紧板(6)的另一端间隔连接形成,膨胀节(5)的一端固接在下内外方箱的内方箱上,另一端固接在下内外方箱的外方箱的内壁上;所述第二内侧板(7)的下端和板叠(1)下端的板束下部镶块(27)固接形成第二焊缝(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压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内外方箱的外方箱,其上部由第一压紧板(21)与第一侧板(31)间隔连接而成,该上内外方箱的外方箱的下部由第二压紧板(22)与第二侧板(32)间隔连接而成;所述上内外方箱的外方箱的上、下部之间存在2~4mm的间隙,形成不连接的上内外方箱的外方箱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压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内外方箱的外方箱为整体式结构,由第二压紧板(22)的另一端和第三侧板(33)间隔连接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压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内外方箱的内、外方箱间,下内外方箱的内、外方箱间均存在1~2mm的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压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侧板(10)、第二内侧板(7)为2mm厚的薄钢板。
6.一种由权利要求1-5任一种所述的内压板束构成的热交换器,包括换热器外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压板束的中上部固接管板(17);而换热器外壳(25)内壁上部固接壳内支撑圈(16),将管板(17)安装在壳内支撑圈(16)上,使得内压板束吊挂在外壳(25)内;所述上内外方箱的外方箱上端固接在板束上封头(14)上,该板束上封头(14)另一端与外壳(25)上的乙介质外壳出口(12)贯通连接;同时外壳(25)的上部开有甲介质外壳入口(15);所述下内外方箱的外方箱一端固接在板叠(1)的下端,另一端和板束下封头(23)固接,板束下封头(23)另一端和外壳体上的乙介质外壳入口(24)贯通连接;同时外壳体的下部开有甲介质板束出口(1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蓝滨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上海蓝滨石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4086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