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空调诊断方法、系统及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41724.7 | 申请日: | 2019-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461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姜红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泰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99/00 | 分类号: | G01M9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437000 湖北省咸宁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空调 诊断 方法 系统 设备 | ||
1.一种汽车空调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根据冷媒浓度阈值判断汽车空调的冷媒浓度是否正常;
根据环境温度阈值判断环境温度是否正常;
根据空调回路的第一节点压力阈值判断汽车空调冷媒回路中的第一节点压力值是否正常,所述第一节点压力阈值根据汽车环境温度设置;
根据空调回路的第二节点压力阈值判断汽车空调冷媒回路中的第二节点压力值是否正常,所述第二节点压力阈值根据第二节点位置和环境温度设置;所述第二节点位置包括汽车空调冷凝器的后端和压缩机的后端;
根据出风口温度阈值判断汽车空调的出风口温度是否正常,所述出风口温度阈值通过环境温度设置;
根据所述冷媒浓度、环境温度、第一节点压力值、第二节点压力值和出风口温度率判断汽车空调是否正常并得到诊断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冷媒浓度阈值判断汽车空调的冷媒浓度是否正常之前还包括:
获取汽车空调回路中的第一节点压力值、第二节点压力值、冷媒透光率、冷媒浓度、环境温度、汽车空调的出风口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空调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点压力阈值根据汽车环境温度设置,包括:
根据环境温度T1,单位℃,计算出第一节点压力阈值lp_1,定义为最低值,计算公式为:lp_1=1.6+0.2*(T1-20)/30,单位Bar;
根据环境温度T1,计算出所述第一节点压力阈值lp_2,定义为偏高值,计算公式为:lp_2=2.2+0.5*(T1-20)/30,单位Bar;
根据环境温度T1,计算出所述第一节点压力阈值lp_3,定义为最高值,计算公式为:lp_3=2.4+0.5*(T1-20)/30,单位Bar。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空调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点压力阈值根据第二节点位置和环境温度计算,包括:
判断用于采集所述第二节点压力值的第二节点位于汽车空调冷凝器的后端还是压缩机的后端;
若所述第二节点位于所述冷凝器的后端,则根据环境温度T1,计算公式为hp_1=12.0+4*(T1-20)/30计算得到第二节点压力阈值hp_1,单位Bar;
若所述第二节点位于所述压缩机的后端,则根据环境温度T1,计算公式为hp_2=16.0+6*(T1-20)/30计算得到第二节点压力阈值hp_2,单位Bar。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空调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用于采集所述第二节点压力值的第二节点位于汽车空调冷凝器的后端还是压缩机的后端包括:
判断从所述第二节点获取的冷媒是液态还是气态;
若从所述第二节点获取的冷媒为液态,则所述第二节点位于冷凝器后端;
若从所述第二节点获取的冷媒为气态,则所述第二节点位于压缩机后端。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空调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冷媒浓度、环境温度、第一节点压力值、第二节点压力值、出风口温度和/或冷媒透光率判断汽车空调是否正常并得到诊断结果之前还包括:
根据冷媒透光率阈值判断汽车空调的冷媒透光率是否正常;
根据所述第二节点压力值的动态值,判断是否出现高压快速抖动,根据高压快速抖动判断结果判断压缩机输出压力是否稳定;
根据所述第二节点压力值减去所述第一节点压力值得到压力差值,根据所述压力差值在一个预设时间段内变化值,判断是否出现压力差慢速变化,根据所述压力差慢速变化判断结果判断系统中是否有水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汽车电子控制单元的故障码、数据流辅助得到诊断结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获取汽车车辆识别代号,根据所述诊断结果和所述汽车车辆识别代号连接配件数据库,搜索汽车空调配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泰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省泰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4172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