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感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45018.X | 申请日: | 2019-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391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佐野力也;阪田智则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F27/28 | 分类号: | H01F27/28;H01F27/32;H01F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慧;王玮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感 部件 | ||
本发明提供能够提高Q值的电感部件。电感部件具备通过层叠多个绝缘层而构成的本体和设置于本体内并呈螺旋状卷绕的线圈。绝缘层包含母材和结晶,母材和结晶各自的折射率,相对于350nm以上450nm以下的至少一个波长为1.8以下。线圈包含沿着平面卷绕的线圈布线,线圈布线由1层线圈导体层构成,或者由相互面接触地层叠起来的多个线圈导体层构成,线圈导体层的纵横比为1.0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感部件。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电感部件,存在日本特开2014-107513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电感部件。该电感部件具有包含安装面的部件主体和形成于安装面的外部电极。部件主体具有由多个绝缘层构成的本体和设置于本体内并呈螺旋状卷绕的线圈。
线圈由形成于绝缘层之上的线圈布线和贯通绝缘层并将多个线圈布线串联地电连接的导通孔布线构成。线圈的轴线大致平行于安装面。导通孔布线仅形成于离安装面最远的边。
由此,能够增大外部电极与导通孔布线间的距离,减小外部电极与线圈导体之间的杂散电容,实现Q特性的提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107513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以往的电感部件中,Q值的提高尚不充分,特别是高频下的Q值的提高存在改善的余地。
发明内容
因此,本公开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Q值的电感部件。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作为本公开的一个方式的电感部件具备:
本体,是通过层叠多个绝缘层而构成的;和
线圈,设置于上述本体内,呈螺旋状卷绕,
上述绝缘层包含母材和结晶,上述母材和上述结晶各自的折射率,相对于350nm以上、450nm以下的至少一个波长为1.8以下,
上述线圈包含沿着平面卷绕的线圈布线,上述线圈布线由1层线圈导体层构成,或者由相互面接触地层叠起来的多个线圈导体层构成,上述线圈导体层的纵横比为1.0以上。
这里,母材例如是非晶的无机材料或者非晶的有机材料。另外,线圈导体层的纵横比是(线圈导体层的线圈轴向的厚度)/(线圈导体层的宽度)。此外,线圈的轴向是指与卷绕线圈形成的螺旋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另外,线圈导体层的宽度是指线圈导体层的与延伸方向正交的截面中的与线圈的轴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宽度。
根据本公开的电感部件,能够提高Q值。
另外,在电感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线圈导体层的纵横比为1.0以上且不足2.0。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提高Q值。
另外,在电感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线圈布线由相互面接触地层叠起来的多个线圈导体层构成。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形成纵横比较高且矩形度较高的线圈布线。
另外,在电感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线圈布线的纵横比为1.0以上且不足8.0。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提高Q值。
另外,在电感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线圈布线的纵横比为1.5以上且不足6.0。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更加提高Q值。
另外,在电感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线圈布线的宽度为20μm以上。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稳定地形成高纵横布线。
另外,在电感部件的一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线圈导体层的截面呈T字状,上述线圈布线的截面呈层叠了T字状的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450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