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粘度高触变性环氧树脂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45563.9 | 申请日: | 2019-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78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9 |
发明(设计)人: | 许苗苗;陈建兵;刘生明;郝媛媛;钟璇;常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池州科成新材料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63/00 | 分类号: | C09J163/00;C09J11/04;C09J11/08 |
代理公司: | 34142 合肥中博知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肖健<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247000 安徽省池州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环氧树脂 重量百分比 触变指数 胶黏剂 制备 稀释剂 双酚A型环氧树脂 环氧树脂密封胶 酸酐类固化剂 组分环氧树脂 固化促进剂 混合物粘度 起泡 电子材料 电子封装 高触变性 高温密封 组分混合 混合物 触变剂 低粘度 固化物 消泡剂 增韧剂 重量比 表干 环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粘度高触变性环氧树脂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电子封装胶黏剂技术领域,包括重量比为1:(0.6‑1.5)的A组分和B组分混合而成;A组分包括如下组分制成,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环氧树脂50‑85%、稀释剂5‑30%、增韧剂3%‑25%,触变剂1%‑10%,消泡剂0.1‑1%;B组分包括如下组分制成,按照重量百分比计:酸酐类固化剂90‑98%、固化促进剂2‑10%,所述的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环氧值为0.09‑0.56eq/100g,粘度为8000‑20000mPa·s,本发明制备的双组分环氧树脂胶黏剂,混合物粘度在3000‑4000mPa·s,粘度低,触变指数≥1.2,触变指数高,在120℃‑140℃下,需30‑40分钟,混合物达到表干,在高温240℃‑260℃下,固化物不开裂不起泡,效果显著,使其适用于高温密封电子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封装胶黏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粘度高触变性环氧树脂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环氧树脂一般指具有2个及以上的环氧基团,通过脂肪族或芳香族等有机化合物为骨架的高分子预聚物。目前,环氧树脂的种类齐全,功能各异。双酚A型环氧树脂结构中含有羟基、环氧基以及醚键等高极性分子结构,可以较好的与相邻的界面产生分子间作用力。双酚A型环氧树脂由于自身特殊的性能,固化后具备优良的性能:材料的收缩率小,优良的电性能,耐高温性好等优点。因此,可以广泛的应用在电子元件,军工通讯产品等。特别在电子封装材料的应用方面,非常受到青睐。环氧树脂的分子结构的稳定性,使其材料在200℃时候可以保持自身性能。但环氧树脂必须通过固化剂把环氧基团的打开且发生交联反应,生成不溶、不熔的三维网状结构的热固性树脂才可以体现其性能。环氧树脂做为电子产品的密封材料,要求其具备较好的流动性能,常温下粘度要求控制在4000mPa·s以下,但是在施胶的过程当中,经常由于胶液的流动、渗透导致密封效果不好。所以在保证常温下的流动性的前提下,还要具备较高的触变性显得格外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粘度高触变性环氧树脂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所制环氧树脂密封胶具有低粘度和高触变性,适用于高温密封电子材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粘度高触变性环氧树脂密封胶,包括重量比为1:(0.6-1.5)的A组分和B组分混合而成;
A组分包括如下组分制成,按照重量百分比计:环氧树脂50-85%、稀释剂5-30%、增韧剂3%-25%,触变剂1%-10%,消泡剂0.1-1%;
B组分包括如下组分制成,按照重量百分比计:酸酐类固化剂90-98%、固化促进剂2-10%。
优选的,所述的环氧树脂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环氧值为0.09-0.56eq/100g,粘度为8000-20000mPa·s;
所述的稀释剂为二稀丙基缩水甘油醚、十二烷基缩水甘油醚、乙二醇缩水甘油醚、苯基缩水甘油醚或多羟基聚醚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的消泡剂为6201、BYK-141或BYK-053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的增韧剂为羧基液体丁腈橡胶、端羧基液体丁腈橡胶、聚硫橡胶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的触变剂为氢化蓖麻油、聚酰胺蜡、气相二氧化硅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优选的,所述的酸酐类固化剂为邻苯二甲酸酐、聚四氢邻苯二甲酸酐、聚癸
二酸酐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所述的固化促进剂为三乙醇胺、螺环胺DBU、2-乙基-4-甲基咪唑、过氧化苯甲酰、壬基酚或苯甲醇的一种或两种以上。
作为本发明所述的低粘度高触变性环氧树脂密封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池州科成新材料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池州科成新材料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455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