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紧式防止明火出现的卷收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45613.3 | 申请日: | 2019-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814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2 |
发明(设计)人: | 胡波;雷于杨;蒲志华;王维;韩阳;周芝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光大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2/46 | 分类号: | B60R22/46 |
代理公司: | 50233 重庆图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刘竹<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弯管 弹珠组件 限位机构 预紧轮 卷收器 明火 推动机构 预紧式 预紧 高温可燃气体 啮合 高速运动 高温气体 气体压力 停止转动 预紧量 穿出 弹珠 卡死 喷出 表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紧式防止明火出现的卷收器,所述的卷收器包括预紧轮和弯管;所述的弯管内设置有推动机构、预紧弹珠组件、限制弹珠组件、限位机构;推动机构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在弯管内推动预紧弹珠组件、限制弹珠组件、限位机构在弯管内高速运动,限位机构穿出弯管后与预紧轮相啮合,且限位机构卡死在预紧轮上,促使预紧轮停止转动,同时将弹珠组件限制在弯管内部。其优点表现在:本发明的一种预紧式防止明火出现的卷收器,能够将高温可燃气体限制在弯管内,防止高温气体喷出,避免出现明火,同时限制了弹珠打出数量,确保了预紧量的稳定性、一致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预紧式防止明火出现的卷收器。
背景技术
安全带卷收器,是指紧急锁止功能的安全带卷收器,英文为EmergencyLockingRetractor,简称ELR。它是汽车安全带的核心组件,卷收器是汽车安全带的核心组件,在汽车行驶中遇到紧急情况的一刹那,可供人移动缓冲的空间相当小,这时候需要考虑先把人牢牢的固定在座椅上,然后通过限力装置使他伤害最小。预紧装置通过碰撞传感器在几毫秒内点爆气体发生器,并推动回拉装置回拉织带,把人绑定在座椅上。目前市场主要需求的是预紧限力式卷收器,预紧限力式卷收器在国内市场运用多年后,性能要求不断提高,然而,现有技术中的预紧限力式卷收器存在以下缺陷和不足:
首先,现有技术中采用火药燃烧产生的高压气体作为推力来源的预紧限力式安全带。a:在空载(安全带松弛)工况下,弯管里面的弹珠因无负荷,能够被轻松地全部打出弯管,弯管内部的高温可燃气体一同喷出,在弯管外部燃烧,出现可见明火;b:对于预紧功能转移到锁止侧的安全带,在配合低扭力的限力杆时,即便在负载(安全带佩戴)工况下,弯管里面的高压足以克服低限力杆的扭力,导致弹珠全部打出,弯管内部的高温可燃气体一同喷出,在弯管外部燃烧,出现可见明火。
其次,虽然现有技术中也有的相应的弹珠停止单元的结构形式,但限弹珠停止单元的结构形式并不能解决出现明火的问题,而且弹珠停止单元在不能在弯管中自由灵活转动,在高压气体的挤压下,出现运动受阻的情况,不能保障预紧性能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综上所述,亟需一种避免出现明火,保障预紧性能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卷收器,而关于这种卷收器目前还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避免出现明火,保障预紧性能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卷收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预紧式防止明火出现的卷收器,所述的卷收器包括预紧轮和弯管;所述的弯管内设置有推动机构、预紧弹珠组件、限制弹珠组件、限位机构;所述的推动机构设置在靠近气体发生器的一端;所述的推动机构和限位机构之间安装有限制弹珠组件;所述的限位机构的外端设有预紧弹珠组件;气体发生器启动工作时会产生气体压力,该气体压力作用于推动机构,推动机构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在弯管内推动预紧弹珠组件、限制弹珠组件、限位机构在弯管内高速运动,预紧弹珠组件穿出弯管后与预紧轮啮合带动预紧轮旋转;限位机构穿出弯管后与预紧轮相啮合,且限位机构卡死在预紧轮上,促使预紧轮停止转动,同时将限制弹珠组件限制在弯管内部。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限位机构为双球的结构形状。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预紧轮的外周面设有球凹,当预紧弹珠组件和预紧轮相接触时,预紧弹珠组件和预紧轮的球凹相啮合;当双球和预紧轮相接触时,双球与预紧轮的球凹之间的棱边形成干涉。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预紧轮的球凹为环形分布的结构形式。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卷收器还设有触发弹簧,所述触发弹簧设置在弯管后端。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推动机构为橡胶球的结构形式,且橡胶球为至少一个。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限位机构的中间设有直形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光大产业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光大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4561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