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电流充放电的氮氧共掺杂球/片多孔碳材料及其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45652.3 | 申请日: | 2019-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825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金辉乐;冯鑫;王舜;李俊;陈星;刘一严;竺超群;吴婉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1B32/05 | 分类号: | C01B32/05;H01G11/86;H01G11/32;H01G11/24;H01G11/30 |
代理公司: | 温州名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8 | 代理人: | 陈加利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 放电 氮氧共 掺杂 多孔 材料 及其 超级 电容器 电极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电流充放电的氮氧共掺杂球/片多孔碳材料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六溴苯与吡啶在高于大气压的反应压力下进行密闭反应;S2:反应结束后,泄压至常压,并自然冷却至室温,将所得固体洗涤、真空干燥,得到干燥样品;S3:将所述干燥样品在惰性气体保护下进行高温处理,从而得到所述氮氧共掺杂球/片多孔碳材料。所述氮氧共掺杂球/片多孔碳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从而可应用于超级电容器领域。应用于超级电容器中可支持大电流充放电,并且可以宏量合成。本方法过程简单,性能优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工业化潜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具体是指一种大电流充放 电的氮氧共掺杂球/片多孔碳材料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新型储能装置,它具有输出功率高、充电时间短、使用 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宽、安全且无污染等优点,被称之为“绿色储能器件”。
碳材料特别是杂原子掺杂的碳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高导电率等特性,用 其制备的超级电容器具功率密度大和循环寿命长等特性,且资源丰富、结构多 样、成本适低。
但另一个方面,碳纳米材料作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还存在比电容不低、 自放电现象严重和密度小等。很难满足便携式电源、电动汽车等对超级电容器 高能量/高功率密度的迫切需求。目前,将杂原子(氮、硼、磷、氟、氧、硫等) 掺杂到碳材料中,不仅能有效的提高材料的比容量,而且还能保持良好的较高 的功率密度和稳定性。
如CN107731557B和CN107658142B公开了一种超级电容器电极用氮氧共 掺杂多孔碳/四氧化三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制备该复合碳材料的方法采 用环戊二烯基铁、铁粉、六氯丁二烯、吡啶为原料,以尿素溶液为氮源,反应 完成后再氩气保护下高温处理最终获得样品。所述的复合材料制作的电容电极 有较大的电容值,在20mV/s的扫速下容量有201.3F/g,稳定性好,制作成本 低,在电化学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但该方法制备的材料加入有金属参与,会 无形增加材料的生产成本,容量也相对较低。
CN108711518A公开了一种氮氧共掺杂多孔碳纳米带及其制备方法和超级 电容器电极、超级电容器。所述氮氧共掺杂多孔碳纳米带由甲醛、对苯二酚在 酸性溶液中进行水热反应后经炭化处理和氨水活化处理,得到氮氧共掺杂多孔 碳纳米带。本发明制备方法制备的氮氧共掺杂多孔碳纳米带具有较大比表面积, 良好的润湿性,高的比表面积利用率。用该材料组装成的超级电容器在0.25A/g 的电流密度下,材料的比容量有287F/g。但该方法制备氮氧共掺杂多孔碳纳米 带生产方法复杂,原料有毒且对环境有污染、产量低,大规模制备较难。
CN108439369A公开了一种氮氧共掺杂中空碳纳米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超 级电容器电极、超级电容器。氮氧共掺杂中空碳纳米微球制备是将吡咯和苯胺 在含有软模板的水溶液中进行聚合反应,得到中空碳纳米微球前驱体;再将所 述中空碳纳米微球前驱体进行洗涤,粉化处理,再经炭化处理和氨水活化处理, 得到氮氧共掺杂中空碳纳米微球。本发明制备方法制备的氮氧共掺杂中空碳纳 米微球具有较大比表面积,良好的润湿性,高的比表面积利用率。用该材料组 装成的超级电容器在0.25A/g的电流密度下,材料的比容量有387F/g。该方法 制备的材料组装成的电容器在大电流下容量不理想。
如上所述,现有专利中报道了各种方法制备氮氧掺杂碳材料的方法,并且 由此得到了多种具有高性能的新型碳材料,但这些碳材料,在高倍率条件下通 常会发生迅速衰减,即使这样也很难在更为高的电流密度下(100A/g)发挥作 用。此外这些合成方法还存在成本高、宏量制备困难,这严重限制了其实际的 应用和工业化生产。
因此,基于目前超级电容器的缺陷以及改进方式,如何既能提高材料的大 倍率性能又能提高其稳定性,就变得十分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杂原子掺杂碳 材料领域成为研究热点和重点,而这也正是本发明得以完成的基础所在和动力 所倚。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未经温州大学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456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碳超结构的材料、制备方法以及应用
- 下一篇:一种中空碳球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