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流泵叶片角度调节装置及轴流泵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45767.2 | 申请日: | 2019-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42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牛连永;吕鸿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德里茨(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3/00 | 分类号: | F04D3/00;F04D15/00;F04D29/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23 | 代理人: | 任宇;熊雪梅 |
地址: | 528000 广东省佛山市禅***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流泵 角度调节装置 轴流泵叶片 平行连杆 滑动环 可枢转 插头连杆 活塞杆 外周 转臂 叶片 活塞 叶轮轮毂 下沿 驱动 侧面 移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流泵叶片角度调节装置,该轴流泵具有活塞、活塞杆、叶片(1)。该轴流泵叶片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叶片(1)上的转臂(2),滑动环(5),该滑动环被构造为适于在该轴流泵的活塞杆的驱动下沿轴向上、下移动;若干平行连杆(13),所述平行连杆布置在所述滑动环(5)的外周,每个平行连杆(13)的一端以可枢转的方式固定于轴流泵的叶轮轮毂(3)的内部侧面,另一端与滑动环(5)的径向外周以可枢转的方式相连接;插头连杆(14),所述插头连杆的一端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于平行连杆的两端之间,另一端则与转臂(2)以可枢转的方式相连。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轴流泵叶片角度调节装置的轴流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轴流泵叶片角度调节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轴流泵叶片角度调节装置的轴流泵。
背景技术
大型轴流泵是一种通用机械,它流量大扬程低,应用极广泛,农业大面积灌溉和排涝、城市排水、输送需要冷却水量很大的热电站循环水以及船坞升降水位等。
轴流泵的特点和优点是流量大、结构简单、重量轻、外形尺寸小。轴流泵的形体为管状,因此占地面积小。
轴流泵根据泵轴安装位置可分为立式、斜式和卧式三种。它们之间仅泵体形式不同,内部结构基本相同。我国生产较多的是立式轴流泵。立式轴流泵工作时叶轮全部浸没在水中,启动时不必灌泵,操作简单方便。
对于调节式轴流泵,当工作条件变化时,只要改变叶片角度,即可调节叶片。调节式轴流泵分为半调节式和全调节式两种类型。半调节式的叶片是可拆装的,改变角度需把叶片松开用手工调节。全调节式的是通过一套专门的随动机构自动改变叶片的角度,大型轴流泵的叶片大多为全调节式的,能够在不停机情况下实现叶片全调节。
传统的轴流泵叶片角度调节装置如图1所示:通过油缸31上、下两油室压力差驱动活塞30,活塞30连接活塞杆33驱动操作架32沿轴向上、下移动。进一步地,由沿图1中A-A剖开的剖面图1A清楚可见,操作架32 固定有耳环36,连杆34连接耳环36和拐臂35,拐臂35带动叶片37,从而将活塞30的轴向移动变为叶片37的角度改变。
这一技术方案存在以下诸方面的问题:首先,由下部的操作架32通过连杆34驱动叶片,调节叶片需要的力量直接通过单连杆驱动传回油缸31,造成油缸31内压力较高,因而供油站和输油管系统也有较高压力。其次,连杆传动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最终会导致叶片37的角度调节误差,从而影响水力效率和径向力。另外,由于拐臂35和连杆34连接空间短,因而叶片37 角度无法精准调节,容易造成连杆34与拐臂35的卡死,导致调节结构无法工作。
因此,希望能提出一种更加合理的轴流泵叶片角度调节装置,能够防止调节过程中的卡死、实现角度的精准控制,并且降低供油系统中的压力,从而能够实现更加光滑顺畅的轴流泵叶片角度调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轴流泵叶片角度调节装置,解决了大型轴流泵叶片角度调节精度不高,叶片与连杆卡死问题,以及液压油站供油压力高、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轴流泵叶片角度调节装置,该轴流泵具有活塞、活塞杆、叶片,该轴流泵叶片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该轴流泵叶片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滑动环,所述滑动环被构造为适于在该轴流泵的活塞杆的驱动下沿轴向上、下移动;以及为每个所述叶片对应配设的转臂、平行连杆、插头连杆,其中,所述转臂分别固定连接在相应的所述叶片上,所述平行连杆的一端以可枢转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轴流泵的叶轮轮毂的内部侧面,另一端与所述滑动环的径向外周以可枢转的方式相连接,所述插头连杆的一端以可枢转的方式连接于相应的所述平行连杆的两端之间,另一端则与相应的所述转臂以可枢转的方式相连。
这种轴流泵叶片角度调节装置通过平行连杆和插头连杆形成的杠杆式结构,可以将旋转叶片所需的驱动力减小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大大减小了驱动油缸所需的压力,也使得油站所需的液压控制元器件成本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德里茨(中国)有限公司,未经安德里茨(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457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