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功率模块系统及光伏逆变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46228.0 | 申请日: | 2019-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3647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苏金国;庄加才;时晓蕾;陶高周 | 申请(专利权)人: |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7/00 | 分类号: | H02M7/00;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赵焕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率 模块 系统 光伏逆变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率模块系统及光伏逆变系统,其中功率模块系统包括多个功率模块及设置于相邻两列功率模块之间的纵向隔板组件,纵向隔板组件为绝缘件。在本申请提供的功率模块系统中,通过在相邻两列功率模块之间设置纵向隔板组件,可以缩短列与列功率模块之间的间距,进而减小功率模块系统占用空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率模块排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功率模块系统。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功率模块系统的光伏逆变系统。
背景技术
在多相级联型系统中,相间级联模块的压差随着与相间公共点(N) 的距离增加而增加。如图1所示,现有的功率模块01布局为U相单独一行,由多个功率模块01串联连接。V相单独一行、由多个功率模块01串联连接。W相单独一行,由多个功率模块01串联连接。
由于单个功率模块01电压和功率有限,要做到更大功率和更高电压时,必须将多个功率模块01进行串联起来,达到所需的功率和电压。现有的技术方案再绝缘设计时,以最恶劣的终端压差为依据进行设计,在多个功率模块01串联后,行与行之间的电压差比较大,尤其是额定工作电压在35kv甚至更高时,行与行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非常大,比如35kv,就需要300mm的空气间隙和875mm的爬电距离,从而造成空间浪费,空间利用率很低。
因此,如何减小功率模块系统占用空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功率模块系统,该功率模块系统占用空间减小。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功率模块系统的光伏逆变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功率模块系统,包括多个功率模块,还包括设置于相邻两列所述功率模块之间的纵向隔板组件,所述纵向隔板组件为绝缘件。
优选地,所述纵向隔板组件包括主隔板、底部隔板和顶部隔板,所述底部隔板和所述顶部隔板分别设置在所述主隔板的底端和顶端,所述底部隔板的宽度大于所述主隔板的厚度,位于所述纵向隔板组件相对两侧的所述功率模块与所述主隔板侧壁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功率模块包括固态变压器及位于所述固态变压器相对两侧的低压侧组件和高压侧组件;
所述纵向隔板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高压侧组件一侧增爬隔板,所述增爬隔板与所述主隔板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增爬隔板设置在所述主隔板端部相对两侧,所述增爬隔板沿所述主隔板长度方向延伸至所述主隔板顶端和底端。
优选地,所述主隔板每侧均设有多个所述增爬隔板,每侧所述主隔板上多个所述增爬隔板沿所述主隔板宽度方向依次排布。
优选地,所述低压侧组件和所述高压侧组件均为侧边冷却进风,且低压侧组件和所述高压侧组件的进风背向设置,所述低压侧组件和高压侧组件均为顶端出风,所述固态变压器为底端冷却进风,顶端出风。
优选地,所述固态变压器的主体与所述主隔板间隔布置,所述固态变压器的主体与所述主隔板支撑形成供所述低压侧组件、所述高压侧组件及所述固态变压器排风的排风通道,所述主隔板顶端设有与所述排风通道出风口对应的抽风系统。
优选地,多个所述功率模块分别为U相功率模块、V相功率模块和W相功率模块,所述U相功率模块、所述V相功率模块和所述W 相功率模块个数相等,且所述U相功率模块、所述V相功率模块和所述W相功率模块均串联设置,尾端所述U相功率模块、尾端所述V 相功率模块和尾端所述W相功率模块的负极等电位连接,每列同相上下相邻所述功率模块串联;
所述功率模块在竖向上呈N排布置,N3,N为整数。
优选地,位于同一列的两相尾部所述功率模块负极连接。
一种光伏逆变系统,包括配电系统及与配电系统电连接的功率模块系统,所述功率模块系统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功率模块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462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