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时北斗卫星信号采集分析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47651.2 | 申请日: | 2019-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99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张祥光;汪嘉宁;王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B7/185 | 分类号: | H04B7/185;H04L43/50;H04L9/40;H04L67/5683;H04L9/08;H04L9/14;H04M1/72406;G06F16/26;G06F16/29;G01S19/37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马金华 |
地址: | 26607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时 北斗 卫星 信号 采集 分析 系统 | ||
1.北斗卫星信号采集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
(1)开发基于北斗模块的卫星信号自动检测仪,实现科学号大洋作业海域卫星信号覆盖范围、卫星信号强度和设备功耗信息的自动获取和检测;
(2)建立北斗数传系统,实现科学号涉密信息和数据的安全传输;
(3)构建陆基数据接收管理软件系统,实现科学号作业区域卫星信号质量、强度信息的自动存储入库,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实现相关数据的可视化展示;
其中包括:
船舶行驶参数回传:包括实时经纬度、航速信息;
船载科研仪器数据回传:通过终端设备预留的RS232、485通讯接口,对接船载科研仪器的对外通讯接口,从而实现科研仪器的数据实时回传,原陆基实验室的数据分析系统对数据进行同步分析,从而达到现场取样、现场检测、陆基实验室研究人员同步决策的联动效果;
科研人员PC 笔记本电脑数据回传:除通过特定的程序文件发送功能外,兼容常规的邮件发送接收功能;
科研人员手机APP数据加密回传:通过手机定制APP,连接特定陆基服务器,实现手机内视频、图片、文字的加密回传功能;
原始数据采取先压缩再加密的处理机制,针对数据文件采取无损压缩的方式,图像视频采取有损压缩的方案,最大限度压缩传输数据,在保证卫星网络传输效率的同时,增加数据的安全性;
服务器动态数据接收模块:实现数据加密解密及传输控制的交互功能;
分为以下几点:
A 根据不同区域的信号强弱,动态控制数据传输数据包大小和速度;
B 服务接收端增加断点续传机制,配合船载终端设备的数据缓存功能,实现数据包的灵活接收和反馈功能;
C 动态密钥分配机制:根据需要定期发送并同步更改船载设备的加密密钥,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服务器数据库动态存储模块:保存10年各类回传数据;
通过回传的各类原始数据,服务器平台数据库全部备份存储,并根据实际数据实际使用者,灵活分配查询权限;
现场管理模块:通过国产卫星传输通道,实现科考船方位、速度实时监控,北斗卫星各波束信号实时覆盖情况;
历史数据查询统计模块:实现考察船的历史轨迹回放,各时段、位置的国产卫星信号覆盖情况查询统计,为后续的国产卫星通道的潜标实时化布放,提供数据支撑;本系统的查询功能,根据时间、经纬度、数据传输成功率组合查询条件,灵活查询某时段各坐标点的国产卫星信号覆盖情况;
数据共享模块:为其他科研机构海洋检测设备的卫星通道国产化,提供不同海域的国产卫星覆盖情况分析,为实现整个行业的卫星通道国产化提供分析手段;
所述北斗卫星信号采集分析系统实现船载设备的24小时无人值守运行,北斗的波束信号监控频率为每分钟一次,在国产卫星可通信信号强度内,把数据实时回传至数据中心;信号不佳的条件下,自动保存各经纬度的波束信号强度,最大保存时间为1年,卫星信号满足要求时实现存储数据的补偿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4765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包遥控遥测体制信道关口
- 下一篇:实时天通卫星信号采集分析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