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污泥造粒燃烧工艺及系统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10648189.8 申请日: 2019-07-26
公开(公告)号: CN110228934A 公开(公告)日: 2019-09-13
发明(设计)人: 张瑞娜;刘泽庆;王雷;刘红兵;贾川;曹瑞杰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2F11/13 分类号: C02F11/13;C10L5/46;C10L5/40;C10L10/18;B01J2/22;F23G7/00;F23G5/44
代理公司: 上海明成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2 代理人: 常明
地址: 200232 上***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污泥干化机 余热锅炉 水蒸气 工艺及系统 充分混合 污泥造粒 层燃炉 防结焦 干污泥 燃烧 污泥 搅拌机 含水率控制 环模造粒机 间壁式换热 冷凝水出口 生物质粉末 水蒸气入口 圆柱状颗粒 充分燃烧 高温烟气 完全燃烧 污泥干化 药剂粉末 致密颗粒 干化机 含水率 冷凝水 生物质 湿污泥 热源 模造 链条 燃料 返回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污泥造粒燃烧工艺,其特征在于:将含水率60%-80%的湿污泥输入污泥干化机(1),污泥干化后干污泥含水率控制在15%-35%,干污泥与防结焦药剂粉末、生物质粉末在搅拌机(2)内充分混合后输入到环模造粒机(3),形成直径大于0.5cm的圆柱状颗粒,再输入到链条层燃炉(4),经过1.5-2.5小时实现完全燃烧,产生高温烟气经过余热锅炉(5),余热锅炉产生的水蒸气作为前端干化机热源;

水蒸气通过污泥干化机(1)水蒸气入口(c),进入污泥干化机,与污泥间壁式换热后,成为冷凝水,通过冷凝水出口(d)返回到余热锅炉(5);

所述污泥造粒燃烧工艺将污泥与防结焦药剂及生物质充分混合,采用环模造粒方式,形成致密颗粒,并采用层燃炉燃烧,实现颗粒内的燃料充分燃烧,有效实现污泥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造粒燃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中碱性金属总量要求低于干污泥总量的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造粒燃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结焦药剂含有高岭土及矾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造粒燃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结焦药剂添加量为干污泥总量的0-5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造粒燃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粉末含水率低于2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造粒燃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质粉末添加量为干污泥总量的0-50%。

7.一种污泥造粒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泥造粒及燃烧系统由污泥干化机(1)、搅拌机(2)、防结焦药剂仓、生物质仓、环模造粒机(3)、链条层燃炉(4)及余热锅炉(5)构成,污泥干化机(1)按顺序连接搅拌机(2)、环模造粒机(3)、链条层燃炉(4)与余热锅炉(5);

所述污泥干化机(1)设置有干化机湿污泥入口(a)、干化机干污泥出口(b)、水蒸气入口(c)及冷凝水出口(d);

所述搅拌机(2)设置有防结焦药剂仓、生物质仓、搅拌机污泥入口(e)、搅拌机防结焦药剂入口(f)、生物质粉末入口(g)及搅拌机出口(k);

所述环模造粒机(3)设置有环模造粒机入口(m)和环模造粒机出口(n);

所述链条层燃炉(4)设置有焚烧炉燃料入口(z)和炉渣出口(x);

所述余热锅炉(5)设置有余热锅炉蒸汽入口(w)和余热锅炉蒸汽出口(v);

湿污泥由干化机湿污泥入口(a)经过污泥干化机(1)后干化至含水率15%-35%,呈粉末状,干化污泥、生物质粉末、防结焦药剂粉末分别通过干化机干污泥出口(b)、搅拌机污泥入口(e)、生物质粉末入口(g)、搅拌机防结焦药剂入口(f)进入搅拌机(2),经搅拌均匀后由环模造粒机入口(m)进入环模造粒机(3),加入的生物质粉末含水率低于20%,生物质粉末添加量为干污泥总量的0-50%,防结焦药剂添加量为干污泥总量的0-50%;

环模造粒机(3)经造粒后由环模造粒机出口(n)输出直径大于0.5cm的圆柱状颗粒,颗粒燃料通过焚烧炉燃料入口(z)进入链条层燃炉(4),燃烧后高温烟气由余热锅炉蒸汽入口(w)进入余热锅炉(5),产生水蒸气由余热锅炉蒸汽出口(v)通过管道经污泥干化机(1)水蒸气入口(c)进入污泥干化机,与污泥间壁式换热后成为冷凝水,通过冷凝水出口(d)返回到余热锅炉(5),炉渣通过炉渣出口(x)排出,由此构成整个污泥造粒及燃烧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污泥造粒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链条层燃炉(4)的炉排通风孔隙小于污泥造粒的颗粒粒径。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48189.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