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寒动车组用加热地板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48804.5 | 申请日: | 2019-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172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先锋;王建国;夏东伟;荀玉涛;王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7/10 | 分类号: | B61D17/10;B61D27/00;B32B21/14;B32B9/00;B32B21/04;B32B9/04;B32B27/02;B32B27/42;B32B27/36;B32B27/12;B32B27/06;B32B3/28;B32B3/08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益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1 | 代理人: | 余岩 |
地址: | 130061 ***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地板 接地层 动车组 车体 屏蔽 地板 漏电保护功能 铺设 舒适度要求 安装结构 插接结构 导电物体 地板安装 电加热层 隔离外界 静音效果 两侧设置 两端设置 热量损失 上承载层 下承载层 相邻地板 保温层 覆盖层 隔音层 冷凝水 沥水层 吸音层 导出 拼接 穿透 车厢 噪音 吸收 | ||
一种高寒动车组用加热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加热地板本体包括上承载层、上屏蔽/接地层、电加热层、下屏蔽/接地层、下承载层,加热地板本体上部铺设覆盖层,加热地板下部由上至下依次铺设隔音层、保温层、吸音层和沥水层,所述加热地板本体长度方向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用于与相邻地板相互拼接的插接结构,所述加热地板本体宽度方向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用于与车体上的地板安装件相连接的安装结构。本发明可有效导出冷凝水、吸收和隔离外界声音、减少热量损失,特别是防止车辆底部噪音从地板进入车体内部,进一步提高车厢内部的保温和静音效果,达到乘坐舒适度要求,接地层在地板被导电物体穿透是具有漏电保护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地板,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寒地区使用的高寒车用加热地板。
背景技术
高寒动车组是轨道列车的一种,是由至少两节机车或带动力的车厢和若干节不带动力的车厢所组成的列车。为了提高乘客乘坐的舒适度,动车组在寒冷环境下运行时,一般是通过设置空调系统进行供暖。但是在高寒的环境下,车内热量受车体热传导系数的局限,列车内部温度损失较大,车内地板表面温度偏低,一般的暖风系统需要消耗更大功率的能源,以及需要占用更大的布置空间和通风面积来满足乘客舒适度要求,同时其设备成本及保养开支也较大,且空调工作过程中车内会产生较大的噪音,长期的冷热交替条件导致车体产生大量的冷凝水,影响车体保温材料的性能,影响乘坐的舒适性。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在寒冷或者高寒环境下,供热成本低、且舒适性高的动车组是本领域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寒动车组用加热地板结构,补偿车内底架热量损失,提供车内部分供热功能,节省暖风系统占用空间,降低能耗,降低车内噪音,提高车内乘客舒适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高寒动车组用加热地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加热地板本体包括上承载层、上屏蔽/接地层、电加热层、下屏蔽/接地层、下承载层,加热地板本体上部铺设覆盖层,加热地板下部由上至下依次铺设隔音层、保温层、吸音层和沥水层,所述加热地板本体长度方向的一端或两端设置有用于与相邻地板相互拼接的插接结构,所述加热地板本体宽度方向的一侧或两侧设置有用于与车体上的地板安装件相连接的安装结构。
所述电加热层包括石墨烯加热膜和分别设置于所述石墨烯加热膜上下两面的绝缘板,所述石墨烯加热膜的两端设置有导通引线端子的导电母排。
所述屏蔽/接地层包括铜网和分别设置于所述铜网上下两面的绝缘板,所述铜网设置有接地线,用于屏蔽电磁干扰和漏电保护。
所述加热地板本体与车体底架之间设置有衰减车体振动的支撑。
所述插接结构是一块地板一端为公插头,另一块地板一端为母插口,所述公插头的上下两侧具有错位设置的限位台阶,所述母插口的上下两侧设置有分别与所述限位台阶相抵的插口外壁,所述公插头与所述母插口间隙配合。
所述承载层具体为多层实木复合的胶合板。
所述沥水层具体为瓦楞形的醋酸纤维导水板;所述吸音层具体由开孔型、弹性三聚氰胺树脂海绵、三维细链网结构组成,表面使用铝箔强化制成;所述保温层具体为低导热系数的聚酯纤维棉;所述隔音层具体为高声学性能的隔音垫。
所述导电母排包括第一母排和第二母排,所述第一母排包括完全接触并导通所述石墨烯薄膜一端的第一导通段和第一引线连接段,所述第二母排包括完全接触并导通所述石墨烯薄膜另一端的第二导通段和第二引线连接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488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跨座式单轨列车车底自动巡检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遮阳帘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