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健胃养胃功效的养生茶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649013.4 | 申请日: | 2019-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218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3 |
发明(设计)人: | 周亮;沈献礼;郭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随州市万松堂康汇保健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A2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养胃 保健茶 肠胃 肠胃病 辅助治疗作用 茯苓 传统配方 高温杀菌 适用人群 天然药食 医学原理 植物原料 山楂 健康茶 外包装 养生茶 重量份 缓解 丁香 甘草 黄精 内装 制粒 制备 生产工艺 同源 绿茶 清洗 精选 消化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健胃养胃功效的养生茶及其制备方法,该保健茶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绿茶30‑40份,丁香10‑15份,茯苓10‑15份、甘草10‑15份、山楂10‑15份,黄精10‑15份,其主要生产工艺:精选、清洗、制熟、粉碎、混合、制粒、高温杀菌、定量内装、外包装。本发明的健胃养胃功效的保健茶,通过其有效成分来达到缓解肠胃病的目的,同时还对因肠胃引起的其它病症具有缓解及辅助治疗作用。本发明的健康茶,遵从医学原理,根据传统配方,配以天然药食同源植物原料,充分发挥组方最佳效果,具有消食、健胃养胃的作用主要适用人群为消化不好及肠胃并患者。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保健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健胃养胃功效的养生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背景】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压力较大,思想较紧张,这都会降低人们的食欲,使人们的食量不断减少,导致身体能量的降低,使人们的工作效率降低,引起肠胃不适等。肠胃病似乎成了都市人的标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身体的健康,也都很关注保健养生,国人历来就有饮茶习惯,饮茶不仅能解渴,并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目前市场的保健茶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保健茶,保健功能千差万别,这些保健茶中有的配方单一,有的庞杂,有的保健茶加工工艺复杂,成本高,并且作用不明显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方法利用中国传统的药食同源理论,配以现代茶剂加工技术,制成人们喜爱的茶剂产品。采用绿茶、丁香、茯苓、甘草、山楂、黄精草本原料制备而成,先将丁香、茯苓、甘草、山楂、黄精原料制熟,然后和绿茶混合、粉碎、制粒、包装。本方法制备得到的养胃茶无任何毒副作用,口感醇厚,柔滑,特别适合中老年人长期饮用,具有消食、健胃养胃的作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健胃养胃功效的养生茶,其特征在于它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绿茶30-40份,丁香10-15份,茯苓10-15份、甘草10-15份、山楂10-15份,黄精10-15份。
一种具有健胃养胃功效的养生茶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权利要求1精选丁香、茯苓、甘草、山楂、黄精、绿茶,称取原料清洗干净;
(2)将已清洗先低温50-60℃炒制30-60min,再120-140℃炒制1-2h,保证物料含水量在12%以内;
(3)将烘干的物料粉碎30-100目,然后在混料机内充分混合;
(4)将混合好的物料制成颗粒后放入烘焙机中进行烘焙,达到干燥、提香、杀菌目的,时间为15-30min;
(5)将颗粒投入包装机内进行装袋,里层为食品级滤袋,外层为食品级镀铝袋;
(6)按要求包装成盒,检测合格入库储存。
本发明所采用的药食同源原料具有以下功效:
丁香:药食同源,辛,温,归脾、胃、肺、肾经,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宫冷不孕;丁香为芳香健胃剂,可缓解腹部气胀,增加胃液分泌,增强消化能力,减轻恶心呕吐,水煎剂对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茯苓:药食同源,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等作用,可用于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随州市万松堂康汇保健品有限公司,未经随州市万松堂康汇保健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4901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