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平面结构的不对称氧、硫通道实现AB堆积型双层石墨烯的逐层生长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649347.1 | 申请日: | 2019-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228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8 |
发明(设计)人: | 孙正宗;刘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 |
主分类号: | C01B32/186 | 分类号: | C01B32/186;H01L29/06;H01L21/328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张磊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平面 结构 不对称 通道 实现 ab 堆积 双层 石墨 生长 方法 | ||
1.一种平面结构的不对称氧、硫通道实现AB堆积型双层石墨烯的逐层生长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如下:
(1)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在经过电化学抛光的铜箔的两表面上生长出单层石墨烯薄膜,并在铜箔其中一面上用保护层覆盖;
(2)采用低压常温空气等离子体技术,在步骤(1)得到的铜箔另一面用等离子体刻蚀去除单层石墨烯薄膜,同时氧化此面的铜形成富氧的表面,生成氧化亚铜,自上而下结构为:单层石墨烯薄膜/铜/氧化亚铜;或者采用氢气等离子体技术还原该面富氧的铜表面再热沉积一层硫,形成富硫的表面,自上而下结构为:单层石墨烯薄膜/铜/硫;从而得到一种平面结构的,含有不对称氧或硫通道的生长基底;
(3)继续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步骤(2)得到的生长基底的富氧或者富硫的表面上,高温分解气态碳源产生碳原子,通过碳原子在固相铜里扩散,转移到单层石墨烯薄膜下面,以AB堆积方式析出第二层石墨烯,最终形成AB堆积型双层石墨烯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铜箔厚度为10-30 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保护层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薄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电化学抛光的电流条件为1-3 A,时间为1-3 min,电解溶液是体积比为3:1的H3PO4:H2O。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方法,以甲烷和氢气为气源,单层石墨烯生长条件为1000-1050℃,氢气流量为500 sccm,甲烷浓度为1%,甲烷流量为80-120 sccm, 压力为3000-4000 Pa。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低压常温空气等离子体的工作压力为20-100 mTorr,功率为40-120 W,时间为30 min-120 min。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氢气等离子体技术中,控制氢气等离子体的氢气流量为20-100 sccm,时间为30-60 min。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热沉积一层硫的时间为0.5-2min, 温度为120-160℃,时间为1-3 min。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富氧的面成分是氧化亚铜,其厚度为100 nm-300 n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析出第二层石墨烯的生长条件为:1000-1050℃,氢气流量为500 sccm,甲烷浓度为100%,甲烷流量为0.5-1.0 sccm,压力为300-350 P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未经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64934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固体有机酸合成氮杂石墨烯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摩擦材料用石墨及制备方法